摘要:因爲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及糜爛性胃炎的病理改變,都是屬於胃及十二指腸內壁瘡瘍,而乳香、沒藥爲宣通臟腑,疏通經絡之要藥,有解毒消腫,生肌止痛之效。近三十多年以來,餘每遇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及糜爛性胃炎均以此方加百合、鳥藥、丹蔘、佛手,無不應手而愈。

活絡效靈丹系近現代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斗張錫純所創,用以治療“氣血凝滯,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背疼,內外瘡瘍,一切臟腑積聚,經絡湮淤”等症。近三十多年以來,餘每遇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及糜爛性胃炎均以此方加百合、鳥藥、丹蔘、佛手,無不應手而愈。因爲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及糜爛性胃炎的病理改變,都是屬於胃及十二指腸內壁瘡瘍,而乳香、沒藥爲宣通臟腑,疏通經絡之要藥,有解毒消腫,生肌止痛之效;再伍以丹蔘之祛瘀止痛,活血通經,對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肝脾腫大,心絞疼痛等候又恰中病機;其中當歸以暢血中之氣,更增強了止痛的功效。因此用藥時應當以蜜丸或水泛丸爲主,其處方爲:

乳香100g,沒藥100g,丹蔘100g,當歸100g,百合400g,烏藥100g,佛手100g,麥冬100g,共碾爲末,水泛爲丸,或煉蜜爲丸。日服三次,每次6—10克,溫開水送下。

由於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及糜爛性胃炎均屬慢性病。胃爲多氣少血之府,其感受疾病,不外三種:

一爲病邪犯胃:外受寒邪,邪犯於胃,或過食生冷,寒積於中,皆可致胃寒而痛,尤以脾胃虛寒者較易感受寒邪而痛發。又如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溼熱內生,或食滯不化,也可以發生胃脘痛。如《素問·舉痛論)曰:“寒邪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引急,故痛。《醫學正傳·胃脘痛》也有:“致病之由,多因縱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飲熱酒煎熬,復餐寒涼生冷,朝傷暮損,日積月深……故胃脘疼痛”的說法。可加高良薑、山查、建曲、雞內金。

二爲肝氣犯胃:憂思惱怒,氣鬱傷肝,肝木失於疏泄,橫逆犯胃,氣機阻塞,因而發生疼痛。如《沈氏尊生書·胃病》說:“胃痛,邪幹胃脘病也。……唯肝氣相乘爲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肝氣鬱結,久鬱化火,火邪又可傷陰,可使胃痛加重或病程纏綿。氣滯日久則血脈凝澀,瘀血內結,則疼痛更爲頑固難愈。可加柴胡、香附子。

三爲脾胃虛弱:素體脾胃虛弱,或勞倦過度,或久病脾胃受傷,均可導致中焦虛寒而胃痛。若脾陽不足,寒邪內生,絡脈失於溫養,則爲虛寒胃痛;若胃陰受傷,胃失濡養,又可爲陰虛胃痛。虛寒者可加肉桂、附子、良姜;陰虛者,可加沙蔘、麥冬、石斛、玉竹。

餘用此方治療胃脘痛千餘例,有效率達百分之百,全愈率爲百分了之八十五,均在3~6個月內起到根治作用,無一例不效。真可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數無穹”。如今市場上治胃病的中成藥多如牛毛,而真正有效者又有幾個?

【每日灸一灸】 春季艾灸學習視頻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芝蘭齋醫話系列叢書:陳沫金醫話醫案》作者:陳沫金。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