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越來越多人開始在家裏自制食品,一些危害也隨之暴露。

甚至,有些教訓是用生命換來的。

所以今天,丁香醫生就來爲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危險的自制食物。特別是最後一種,不僅最常見,而且能致命。

爲了家人和自己的安全,能不做還是儘量別做了。

自釀葡萄酒

自釀葡萄酒已經成爲一些家庭的習慣,但在這裏丁香醫生還是要呼籲大家關注自制食品安全問題。

葡萄酒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甲醇。但家庭釀製由於沒有殺菌消毒、去除甲醇、品質檢驗的條件,如果操作不當,雜菌水平、甲醇含量就容易超標。

而甲醇的危害各大媒體也是年年報道,喝了「甲」酒中毒,會導致失明甚至危害生命。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而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儘可能避免自釀葡萄酒。

別讓自己的家人,成爲悲劇的主人公。

自制醃菜

醃菜清脆爽口,而且工序也並不複雜,很多人都喜歡自己在家做。

但是,自制的醃菜,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安全隱患——

1. 自然發酵,容易產生亞硝酸鹽

發酵品中亞硝酸鹽的產生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不過,工廠生產會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有害物質的含量,質檢部門也不是喫素的。這些都保證了市面上流通的產品的安全性。

然而自制品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亞硝酸鹽中毒的新聞常常見報。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亞硝酸鹽在適宜條件下能生成一種 I 類致癌物——亞硝胺類化合物。而亞硝胺類化合物與食管癌、胃癌等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除了避不開的亞硝酸鹽,還要當心發酵過程中的雜菌污染——

2. 雜菌污染,無法避免

醃菜依靠自然發酵。發酵過程不易控制,十分容易造成雜菌污染。實際上,所有家庭自制發酵品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包括剛剛提到的葡萄酒。

雜菌中最主要的是黴菌。而一些黴菌產生的黴菌毒素是具有致癌性的,比如另一種著名的 I 類致癌物——大名鼎鼎的黃麴黴毒素。

除了是一種肝癌致癌物外,黃麴黴毒素還是一種很強的毒素。它的毒性是氰化鉀的 10 倍,砒霜的 68 倍,能引起急性中毒死亡。

有人會問:如果自己做好殺菌可以嗎?

話是沒錯,但工廠的殺菌條件是超高溫、超高壓或者巴氏消毒(超長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兼顧美味與安全。

而上述這些有害物質,在家庭自制條件下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但,自制醃菜也還不是最危險的——

自制豆製品

自制豆製品可能是最常見的,但後果也是最嚴重的。總有致死事件見諸報端。而與之前提到的幾種不同,豆製品中毒主要是因爲肉毒毒素。

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毒素,是已知所有化學和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強烈的物質之一。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它對人的最小致死量約爲 0.0000001 g。

即,1 kg 肉毒毒素結晶足夠毒死全世界所有人口(事實上可毒死 100 億人)。

而自制發酵食品正是它的常見來源。

還是那句話,家庭自制沒有控制有害物質的條件。所以,別讓自己的家人置於危險之中。

如果你珍愛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請千萬告誡他們:

不要迷信自制,工廠的製作條件比家庭嚴苛多了。

通過正規途徑購買的正規產品,經過層層殺菌、檢驗,比自己在家做的要靠譜得多。

參考文獻:

[1] 羅自生, 秦雨, 徐豔羣, 徐庭巧, 魏雲瀟, 何良興. 黃麴黴毒素的生物合成、代謝和毒性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 2015, 36(03): 250-257.

[2] 裘維蕃. 菌物學大全[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8: 723-7 35.

[3] Shyamal S., Latha P. G., Suja S. R., et al.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three herbal extracts on aflatoxin B1-intoxicated rat liver[J].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2010, 51(4): 326-331.

[4] 馬儷珍, 南慶賢, 方長法. N-亞硝胺類化合物與食品安全性[J].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05(12): 8-11+14.

[5] 曾瑤池, 胡敏予. 食物中N-亞硝基化合物與腫瘤關係的研究進展[J]. 中華腫瘤防治雜誌, 2008(02): 151-155.

[6] 徐專紅. 食物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與人體健康[J]. 食品科技, 1999(04): 51-53.

[7] 錢文文, 辛寶. 淺談民間自釀葡萄酒安全性問題[J]. 農產品加工, 2016(17): 59-60.

[8] 林修光, 寇運同. 肉毒梭菌與食物中毒[J]. 食品科學, 2003(08): 194-196.

[9] 王金山. 謹防喝豆漿中毒[J]. 中國保健營養, 2002, (4): 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