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後的新兔籠使用壽命長,還可自動化投料。

輕輕一按開關,食物便自動送到兔子面前;兔籠採用木材加熱鍍鐵絲,使用壽命10餘年……這樣優質的全自動兔籠是閩侯縣鴻尾鄉南園村一處養殖基地的設備,源自福建農林大學創業青年肖春龍團隊之手。

3年前,肖春龍抱着養殖創業夢來到南園村,租下50畝橄欖園,建起養殖基地。3年來,他一路披荊斬棘,走出了一條深山養兔的自主創業路。

“我父母從事養殖業,從小耳濡目染讓我對養殖充滿了興趣。”肖春龍告訴記者,因爲這份興趣,高考填報志願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福建農林大學的動物科學專業。

大二那年,肖春龍加入學校創業孵化基地的“派尼爾”兔園創業項目。那段時間,肖春龍從一名“學徒”幹到了總經理,不僅掌握了包括消毒、防疫、治療在內的養殖技術,還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經驗。

畢業之際,肖春龍帶着團隊在倉山區白雲村嘗試兔子生態養殖。沒想到,兔場在勉強維持5個月之後,因資金鍊斷裂而告終。

“現實告訴我創業沒有那麼簡單,經過反思,我決定調整經營思路,將生態養殖與規模化養殖結合發展。”肖春龍說。

2015年底,肖春龍來到南園村,開始二次創業。這次,他充分吸取教訓,採取規模化養殖以便及時回籠資金。“我嘗試使用中草藥養殖技術,提前對兔子進行病害預防,大大提高了兔子的產量。”肖春龍說。

然而,在兔場漸漸走上正軌時,新的問題又來了:老舊的養兔設備使得兔子產量受限。“我和學校的團隊一直在研究自動化的兔籠,想着藉此機會啓動全面改造!”肖春龍興奮的同時又愁容滿面,因爲改造面臨資金缺乏的問題。

天無絕人之路。這時,閩侯縣勞動就業管理中心及時向肖春龍伸出了援手。“在全市鼓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形勢下,市政府針對院校畢業生羣體出臺了優惠政策。”閩侯縣勞動就業管理中心主任程禮英說,像肖春龍這樣的情況,最高可以申請30萬元的無息貸款,3年內由國家補貼利息。

這讓肖春龍重新燃起鬥志,他用這筆錢完成了第一批傳統兔籠的改造。新兔籠採用木材加熱鍍鐵絲,使用壽命可達10餘年,還能實現全自動化操作——只要輕輕一按開關,自動化設備就會將食物傳輸到兔子面前。

“這套籠具由我參與的福建農林大學團隊自主研發,是在實踐基礎上摸索出來的。經過兩年時間嘗試改進,已實現穩定運行,非常省時省力。”肖春龍自豪地說,他計劃爲這套籠具申請發明專利,惠及更多養兔戶。

經過改造,目前肖春龍的兔場1個月出欄量約2000只,一年則超過2萬隻。“待設備全部改良後,預計1個月可以產兔4500只,一年能有5萬多隻。”肖春龍笑着說。

資金有了保障,技術又給力,這讓肖春龍的幹勁更足了。“以往兔場主要是養殖肉兔爲主,現在寵物市場的需求很大,我們慢慢開始擴展到養殖寵物兔。”肖春龍說,像貓貓兔,價格比一般肉兔高5倍,因外形可愛,頗受消費者青睞。

“在政府的扶持下,我有信心利用自己的技術,在閩侯這片創業熱土上做出一番事業。”肖春龍對未來充滿信心。(記者 謝星星 通訊員 林若野 文/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