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很早就开始考虑事业多元化的问题。在日本电影《乱》中,老城主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对儿子们说明团结的重要性: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三根筷子绑在一起就能抵抗很大的外力。稻盛和夫常用这个事例来说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必要性。他还说:“为了实现中小企业向社会中坚企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支撑企业发展的主力产品再多开发出几种。这样的经营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要诀。”他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率领京瓷公司一步步走向辉煌的。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的产品是给松下电子制作的用于映像管上的U形绝缘体。稻盛和夫认为映像管很有发展前景,还想把这种U形绝缘体推销给东芝、日立等大公司。另外,映像管是真空管的一种,作为真空管上使用的特殊绝缘体,还可以在收音机上广泛应用。所以,京瓷公司当时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这种绝缘体的生产和销售中,并且也获利不少。然而,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很短。没过多久,映像管就被晶体管代替,另一方面,在还需要映像管的地方,也进行了技术革新,不再使用绝缘体,而是直接用绝缘材料来制作。制作方式很简便,成本也更便宜了。稻盛和夫认识到,必须多元化经营,才能使企业的生命力长盛不衰。于是,他认识到,必须在多方面应用陶瓷技术,企业才有长远的发展。可见,多元化经营的方针来源于稻盛和夫对现实冷静的观察和分析。

真正让京瓷公司确立自身地位的产品是集成电路的陶瓷包装。尽管世界陶瓷包装市场曾几乎被京瓷独占,但稻盛和夫却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产业的前景并不乐观。1980年,稻盛和夫对采访他的作家指出:“京都制陶的陶瓷包装占全世界市场的60%左右,营业额约800亿日元。就算将来的市场再扩大,充其量也只能到现在的五六倍。”他又说:“正因为这样,我才下决心开发能给我们新希望的产品。”对公司前景的担忧是稻盛和夫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最初动因。在实行多元化时,稻盛和夫首先从自己熟悉的陶瓷技术和结晶技术入手。

天然绿宝石结晶程度非常差,但是售价却很昂贵。针对这样的缺点,稻盛和夫决定利用陶瓷技术,开发人工再结晶绿宝石。经过艰苦的努力,1973年,第一粒再结晶绿宝石终于在京瓷公司的实验室诞生了。和由氧化铝、硅酸、氧化钡等结晶而成的天然绿宝石不同的是,其结晶时间非常短,但结晶程度却非常好。尽管再结晶宝石的制造技术还没有完全脱离陶瓷技术的框架,但已经与过去的产品有了性质上的差别。这标志着京瓷在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经过艰苦的努力,再结晶宝石以“稻盛宝石”的名称打进欧美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品牌形象。

稻盛和夫带领京瓷走向多元化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和自己专业有关的绿宝石研究。这也是他智慧的体现。只有借助现有的基础,才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