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很早就開始考慮事業多元化的問題。在日本電影《亂》中,老城主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對兒子們說明團結的重要性:一根筷子容易折斷,三根筷子綁在一起就能抵抗很大的外力。稻盛和夫常用這個事例來說明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必要性。他還說:“爲了實現中小企業向社會中堅企業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支撐企業發展的主力產品再多開發出幾種。這樣的經營多元化是企業發展的要訣。”他就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率領京瓷公司一步步走向輝煌的。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的產品是給松下電子製作的用於映像管上的U形絕緣體。稻盛和夫認爲映像管很有發展前景,還想把這種U形絕緣體推銷給東芝、日立等大公司。另外,映像管是真空管的一種,作爲真空管上使用的特殊絕緣體,還可以在收音機上廣泛應用。所以,京瓷公司當時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這種絕緣體的生產和銷售中,並且也獲利不少。然而,由於技術的迅速發展,這種產品的生命週期也很短。沒過多久,映像管就被晶體管代替,另一方面,在還需要映像管的地方,也進行了技術革新,不再使用絕緣體,而是直接用絕緣材料來製作。製作方式很簡便,成本也更便宜了。稻盛和夫認識到,必須多元化經營,才能使企業的生命力長盛不衰。於是,他認識到,必須在多方面應用陶瓷技術,企業纔有長遠的發展。可見,多元化經營的方針來源於稻盛和夫對現實冷靜的觀察和分析。

真正讓京瓷公司確立自身地位的產品是集成電路的陶瓷包裝。儘管世界陶瓷包裝市場曾幾乎被京瓷獨佔,但稻盛和夫卻清楚地認識到,這個產業的前景並不樂觀。1980年,稻盛和夫對採訪他的作家指出:“京都製陶的陶瓷包裝佔全世界市場的60%左右,營業額約800億日元。就算將來的市場再擴大,充其量也只能到現在的五六倍。”他又說:“正因爲這樣,我才下決心開發能給我們新希望的產品。”對公司前景的擔憂是稻盛和夫選擇多元化戰略的最初動因。在實行多元化時,稻盛和夫首先從自己熟悉的陶瓷技術和結晶技術入手。

天然綠寶石結晶程度非常差,但是售價卻很昂貴。針對這樣的缺點,稻盛和夫決定利用陶瓷技術,開發人工再結晶綠寶石。經過艱苦的努力,1973年,第一粒再結晶綠寶石終於在京瓷公司的實驗室誕生了。和由氧化鋁、硅酸、氧化鋇等結晶而成的天然綠寶石不同的是,其結晶時間非常短,但結晶程度卻非常好。儘管再結晶寶石的製造技術還沒有完全脫離陶瓷技術的框架,但已經與過去的產品有了性質上的差別。這標誌着京瓷在多元化經營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經過艱苦的努力,再結晶寶石以“稻盛寶石”的名稱打進歐美市場,在世界範圍內樹立起品牌形象。

稻盛和夫帶領京瓷走向多元化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和自己專業有關的綠寶石研究。這也是他智慧的體現。只有藉助現有的基礎,才能穩紮穩打,步步爲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