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寅茹

日本最後一個“經營之神”隕落。

綜合日媒8月30日報道,日本著名實業家、京瓷公司創始人兼名譽會長盛和夫於8月24日在京都家中去世,享年90歲。

商海沉浮數十年,稻盛和夫的一生,也是日本經濟騰飛與衰退交織的一生。作爲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稻盛和夫見證了日本經濟從戰後恢復到創造奇蹟,直至泡沫破裂的完整過程。在商場上,他戰功彪炳,接連創立了兩家跨界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在商場外,他不斷從自身企業經營實踐中總結管理經驗,提出了“稻盛哲學”和企業經營方法論,影響了無數普通人。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與稻盛和夫有多面之緣。“每次採訪稻盛先生,他並沒有祕書等人跟隨,總是一個人出現。一點都沒有架子,不張揚,也不需要採訪提綱。但特別守時,對時間控制特別嚴謹。他是個很有規矩、平易近人的大家。”陳言回憶道。

在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法學教授季衛東看來,日本企業家精神象徵的稻盛和夫去世了,讓人不勝惋惜,“至此,創造日本經濟奇蹟的企業家羣體全部凋零,一個時代由此落幕。”

商海沉浮

當1984年季衛東來到日本留學時,恰逢“日本經濟奇蹟”的巔峯時刻,“在此之前有傅高義的著作《日本第一》對美國以及世界產生的巨大沖擊波。”至今他還記得1985年夏天參觀筑波科技博覽會留下的震撼感,緊接着日美廣場協議造成日元大幅度升值,使當時身在日本的普通人都覺得分享到經濟奇蹟的紅利,甚至有些一夜暴富的陶醉。“當時世界的製造基地在日本,企業家對社會的影響力極大。”季衛東回憶道。

在日本商界,稻盛和夫與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齊名,並稱日本四大“經營之聖”。在陳言看來,與其他幾位從本行業發家的企業家相比,稻盛和夫在商海沉浮中,或白手起家或在與壟斷企業的競爭中先後帶領2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可見稻盛老先生的經營能力、開拓能力與盈利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27歲那年,稻盛和夫在以傳統文化著稱的京都創立了京瓷,從陶瓷出發,起初在日本並沒有那麼出名。當時,稻盛和夫提出的口號是“不斷創造新價值”,使精密陶瓷與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尖端科技結合,隨後京瓷迅速發展成世界500強企業,先在歐美名聲大振,然後再到日本重新佈局。

稻盛和夫在1985年捐贈設立了有“日本諾獎”之美譽的“京都獎”,以表彰在技術發明、基礎科學創新以及思想和藝術創造方面有卓越貢獻的人物。

稻盛和夫並沒有止步於京瓷。上世紀80年代,日本政府決定實行通信自由化,允許新企業加入通信領域。然而由於壟斷通信事業的巨頭NTT此前一家獨大,因此很難有後起之秀能與其相匹敵。但是,稻盛和夫站了出來。在他的主導下,京瓷與三菱商事、索尼等公司合資成立了DDI公司(後更名爲KDDI)。日媒當時認爲,三家企業中DDI的條件最差,因爲其缺乏通信事業的經驗和技術,銷售代理店的網絡建設也得從零開始。

陳言認爲,當時成立DDI進入通訊市場,其實是犯大忌,觸動了壟斷巨頭NTT的“奶酪”,“但是,在與國家政策、壟斷企業的博弈中,稻盛老先生展現出了頑強的鬥志。”最終,KDDI闖入世界500強。

當然,重建日本航空公司可謂稻盛和夫的“集大成之作”。2010年1月日航宣告破產,已經78歲的稻盛和夫在日本政府再三邀請下成爲日航重建的領導人。儘管周圍的人都強烈反對,他還是接受了這個艱鉅的挑戰。

接替日航董事長一職後,稻盛和夫就公開表示,他這個董事長是沒有任何收入的,“不要以爲去薪水超好的日航當董事長就能拿到不同尋常的豐厚收入。我要爲拯救日航職員做出努力,說不上是爲了日航這傢俱有國家象徵意義的企業,更多的是爲了日航員工的幸福。”而後僅用一年時間,稻盛和夫帶領日航扭虧爲盈,從23221億日元(約合1154億元人民幣)負債,做到企業歷史最高的1884億日元(約合94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實現了一個V形的起死回生。

影響一代國人

除了在商場打拼,稻盛和夫生前還頻繁往來於中日之間,致力於日中友好。稻盛和夫和京瓷公司還通過中日友好協會捐資設立西部開發獎學基金,促進中國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發展。而不少國人也在多個場合與稻盛和夫有過一面之緣。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8月31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稻盛和夫先生是全球知名企業家,爲推動日本經濟、科學、文化事業發展,促進中日兩國友好交流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中方對稻盛和夫先生去世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屬表示慰問。中日兩國各領域聯繫緊密,利益深度融合,我們希望兩國各界共同努力,不斷深化交流合作,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十多年前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求學的孫小姐(化名)對第一財經回憶道,在已故日本著名記者筑紫哲野教授的課上,得以聽到稻盛和夫先生與教授的一席對談。“當時在老舊教學樓的地下一層百人大教室裏,他就坐在長條學習桌和學生們侃侃而談。”她說道。

而整場對談中,孫小姐特別強調,“利他”一詞被稻盛老先生多次提及。“最後一名中國留學生在老先生即將要離場的時候,從後排小跑到前排與先生交換了名片,先生也欣然應允。”她說道。

季衛東也曾在日本留學時與京瓷的法律顧問一同拜訪過稻盛和夫。“具體談了什麼已經記不清楚了。只記得這樣赫赫有名的企業家卻非常和藹可親,對中國未來的法學也說了幾句鼓勵的話。”他說道。

陳言曾詢問過稻盛和夫何爲幸福的祕訣。他記得,稻盛和夫當時表示,能和自己太太在閒暇時外出分享一碗烏冬麪,外加一份天婦羅,就足矣。

“老先生穿着樸素,但若問及企業經營,他對數字非常敏感,對企業每年的利潤、經營數字都爛熟於心、瞭如指掌。這對於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而言,其實並不容易。”陳言說道。

陳言認爲,稻盛和夫總結出的很多經營方法論,比如“阿米巴經營”模式、稻盛會計學、稻盛“經營十二條”等,也值得中國企業借鑑。

後輩企業家崛起

至此創造日本“經濟奇蹟”的經營四聖都已告別人世,誰能在未來扛起日本企業家精神的大旗?

“昭和時代的日本企業家給人最深的印象是腳踏實地,把傳統的工匠精神與開放的國際視野巧妙地結合起來,在精益求精的氛圍裏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加強團隊協作,並且有非常強的家國情懷。”季衛東說道,“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是那一代日本企業家的共同特徵。”

日媒認爲,未來以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優衣庫社長柳井正爲代表相對年輕一代的日本企業家被寄予厚望。

“與老一代企業家相比較,這些創業者的氣質有些變化,更追求美感和彈性,也許這是受到歐美髮達國家去產業化潮流的影響,也許是經濟結構成熟之後的必然選擇。”季衛東告訴第一財經,“例如孫正義從不諱言他的中國之根,他的經營哲學也從孫子兵法汲取了很多靈感,強調辯證觀,還在企業管理上導入了類似什伍制的問責機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大多數日本企業家都還在繼續注重硬件、不斷提高製造工藝精密度的時候,就開始特別重視軟件和網絡,並且追求徹底的數字化,顯示了對環境的敏銳感受力以及多變的靈活性。而在柳井正的經營哲學中,目標導向、精密管理的功能主義、合理主義相對淡化了,試錯精神和柔美感覺上升爲主旋律。”

在季衛東看來,當前這一代日本企業家不再要求員工像“企業戰士”那樣忘我、頭上綁着有“必勝”二字的布條,而強調“九敗一勝”的精神,不怕犯錯,向概率索求成功的機遇。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