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则天时代的契丹起义开始,东北地区就成了汉人政权不得不面对也十分头疼的一个地区,而最后的汉人王朝——明朝,也将在东北这个问题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解决方式。无数的明朝将领将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明朝的历代皇帝也将在这里镇守,演绎了一场天子守国门的史诗大剧。

贫瘠的东北

东北给予今天人们的印象就是,富饶的黑土地,共和国长子,这些具有显著美名的称呼。在历史上,东北地区也孕育过很多,具有极高水平的文明,华夏文明中的一支红山文化起源与东北地区。

可当时间进入到两汉后期,气候开始不可逆转到达变冷。曾经孕育过文明的东北,在气候打击之下失去了往日创造财富的基础,曾经的土地难以种出庄稼,人们开始进入深林,重新过起了渔猎生活。即便如此东北地区的人,依然是食不果腹难以度日。因此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历史上,总会组织起来向着西方、南方的游牧民族与农耕国家发起冲击,他们在渴望美好生活的刺激之下勇猛异常。从鲜卑到高句丽到契丹到女真到蒙古到满洲八旗,一支支强悍的军队不断向前进军。如果要问中国哪个地方的军队最强最猛?只有东北能当此殊荣,可以说东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军队的孕育地。

来自东北地区的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了农耕国家的土地,也进入了游牧国家的土地。整个东北自两汉时期起,就缔造了一大批让人耳熟能详的军事帝国。从一开始的鲜卑诸国,到北魏南迁,来自东北的鲜卑参与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之后就是高句丽,这个羸弱的小国,直接将隋帝国拖垮,还同新生的唐帝国角力几十年。再之后就是接连崛起的契丹女真,他们不断地南侵,最后占据了整个中国北方。最为让人畏惧的,就是来自东北地区三河地带的蒙古人,他们在这里出发,先是征服了草原,然后征服了西方,最后征服了中国。

面对逃入北方的元朝,明朝必须有所动作。尤其是元朝仍旧控制着,战略要地东北地区。元朝可以依靠东北,不断对明朝薄弱的燕山防线给予压力,不断消耗明朝的力量,创造机会返回温暖的南方。而明朝也希冀拿下东北,从侧翼威胁蒙古在草原上的统治,将东北这个战略要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终明太祖一代,明朝有名的将领都在这里进行过战斗。从沐英到蓝玉,而明成祖朱棣也参与其中,并在北京这个面对东北的重地驻守,直到野心勃勃的朱棣开始了靖难之役,他才离开了北京。

将领们的奋斗

在东北,明朝一开始上阵的就是一位重量级选手,明初战神徐达。徐达领导的这次讨伐,可谓是砍瓜切菜,也为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立足打下了基础。在徐达结束了对辽东扫荡之后,明朝开始在辽东屯田,为接下来的战争做着准备。

六年之后,明朝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准备讨伐东北的残元势力。明军以冯胜为统帅,蓝玉为先锋,兵锋直指东北的割据势力纳哈出。

此战蓝玉尽显先锋本色,他先是突袭庆州,将纳哈出之子俘获。之后冯胜留五万兵马驻守辽西走廊,大军以蓝玉为先锋,直奔金山。金山距离纳哈出大本营极近,对于军阀的纳哈出,明太祖断定他无心恋战,在明军夺下金山要地之后,必然会选择投降。

夺下金山之后的纳哈出果然有了降意,可首鼠两端的纳哈出尚有侥幸心理,在与明军谈判之时,略有不服之意。这被蓝玉敏感的捕捉,在他的授意之下,一名将领给了纳哈出一点下马威。纳哈出在明军巨大的力量面前,没有抵抗余地,他的部落也无心以卵击石,十余万人就此投降。

到了此时元朝侧翼已经暴露在了明朝刀兵之下,对于在漠北顶着皇帝名号的元人,朱元璋决定不再姑息。一年之后,他命令蓝玉率领十万明军精锐,攻击位于捕鱼儿海的元朝本部。十万铁骑浩浩荡荡地向北方突击,为了达到突袭出其不意的效果,蓝玉率部队在距离捕鱼儿海八十里外掘土挖壕,就地隐蔽。在部队做好休整之后,率领部队突袭位于海北的元主。元主以为明军原道而来,人困马乏必然不能战,所以放松了警惕。可蓝玉短暂的休整让明军不再疲惫,在将士们的勇猛冲击之下,元朝的小朝廷就此灭亡。中华大地上只剩下了一个王朝,那就是明朝。

朱棣的北伐

明朝的开国老臣在不断地凋零,为了让自己能够对北疆安心,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们派往了北方对抗蒙古的前线,其中重要的东北由善战的朱棣来镇守。

朱棣在战争中也使用了突袭战术。他率领部队冒雪前行,蒙古人没想到这些南方人会冒雪前来。慌忙之中无法组织起防御,只得在明军的劝诫之下投降。朱元璋听闻消息大喜,肯定了朱棣的成绩,对他寄予了鼓励。

之后明军在朱棣带领下,在北京这个交通要地扎根。在朱棣的率领下,明军一又一次对蒙古人进行突袭,蒙古被打得不得安生,这个曾经让欧亚大陆畏惧的民族,在明军蹂躏之下毫无招架之力。终明朝一朝,蒙古人无法入主中原,哪怕占据长城以南一片土地,这个曾经称霸全世界的民族,成为一个被历史遗弃的辉煌过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