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在用兵南下以后,主要防着的还是北方,尤其是漠北的局势,陈朝也不是一无是处,若不是碰了个实相的君主,一老硬咳,隋朝连统一都要推迟很长时间,可是灭陈却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这也助长了隋朝统治者的信心,于是大国沙文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一点一滴地萌发,而原先统治中原的结构也开始崩塌,而漠北眼看着就要成为隋朝的腹地,后来燕云十六州的领土争端也因此而起,直到元朝才彻底解决这一地区的归属权问题,而漠北作为过去匈奴的纵深,可谓是令每一个中原王朝感觉是一种威胁的存在,而并吞漠北是否能解决问题才是隋朝统治者想的一个超前问题,首先对比汉朝,隋朝完成统一后,国力空前强大也是促使隋朝出兵占领漠北的原因,其次则是隋朝动用代理人控制漠北接连失败造成的。

隋朝在灭亡陈朝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对漠北部分部落的意识形态改造,也是为吞并漠北作出的第一步,这好比日耳曼人在动用神圣罗马帝国的谎言忽悠意大利北部诸国一样,效果一样成功,隋朝做的很成功,既然代理人能做好,就无需亲自动手,可后来发展不尽人意,隋朝出兵南下之际,代理人似乎领悟到了什么,也开始出了历史上少有的一招臭棋,进行部落统一战争,隋朝兵力都还在南方呢?不可能这么快来救它,能打赢吗?完全看天意啰?如同神圣罗马帝国统一战争一样,几乎没有赢家,漠北打的一塌糊涂,隋朝看着就觉得心疼,过去援助的银子又要打水飘了,于是开始谋划着回旋打漠北的计划。

整合了陈朝的军队,隋朝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人之巨,对付一个漠北应该不成问题,可是出兵漠北的计划却一拖再拖,原因就在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生的一件事,经济中心开始偏向于江南了,甚至在福建和广东一带都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长的迹象,原本在中原经历战乱后并没有及时的进行回复,差距开始越拉越大,所以隋朝发展经济成为了第一要务。

可以说隋朝统一初期对经济的恢复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存在,是最早刺激经济的雏形,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军队,鼓励开垦荒田,并且对于手工业者进行减少税负,这一系列政策使得隋朝在最初的十年就完成了对南北朝时期近300年动乱的一种经济修复,可看着隋朝在漠北的军事存在越来越小,这对于一个处于扩张型大国而言是不可容忍的,所以隋朝之所以要突破侵略这层外衣,无非还是希望能够彻底解决困扰中原王朝百年忧虑的北方边境问题,想着要是能把漠北吞并,是不是这些过去的匈奴就不复存在了?虽然知道抵抗是肯定会有的,但匈奴成建制的军队已经完全消灭了,根本不足以与隋朝为敌,而隋朝之所以不在史书上大做文章主要还是跟它的继承人,唐朝有关,隋朝末年动乱不堪,哪顾得着北方燕云十六州的主权啊,于是没有实际的利益,唐朝史书编篡者自然也就懒的讴歌这段历史了。

要说隋朝攻打漠北获得的最大利益是什么?无外呼让中原与漠北各族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了,这也使得漠北与中原的商贸更加紧密,商业税收将有无穷的利润趋势着统治者敢于去打这样一次代理人战争,而获得的利润却只有燕云十六州,原本计划着在着建立一个贸易区,可是隋朝却在一边打漠北一边修运河,当然这是为了方便北方与南方的商贸,可是统治者的算盘与他的握有的棋子数量总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在利益最大化方面,统治者必须知道应该如何作出牺牲,可这一次隋朝牺牲了全部,动乱随之而来,隋朝军队不得不撤离漠北,并聚集到燕云十六州一带进行囤积,可谁曾料想这隋朝的一张王牌却被节度使给捅了屁股,就在隋朝中央军队四处救火时,各地节度使居然都在中央军的背后插了一刀,而节度使利用这千载难逢到好机会趁机攻入函谷关,这也使得隋朝政府就此灭亡,可是回首隋朝出兵漠北的经历,后续的王朝很少再次仿照了,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明朝,灭亡元朝以后虽然也是穷追不舍,可是到了漠北就很少在继续追击,原因在隋朝就已经经历过了,这是一笔成本极高的战争,而隋朝当年出兵几乎就没有占到便宜,除了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在后来开垦成了粮食产区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是荒凉一片,这也令当年隋朝军队前进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而运输补给消耗的财力越来越惊人,这也使得后世史书很少写这一方面的记载,毕竟不成功也不失败的战争是最难评判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