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日春分,大地回暖,萬物復甦,淨月潭冰凌花開了!

不知不覺中

春分到了

春色漸深

春意更濃

你是否已經換上春裝

舒活舒活筋骨

抖擻抖擻精神

開始感受春天的氣息了呢

不少朋友已經前往淨月潭

尋找冰凌花的影子了

早春三月的長春

草兒未綠,樹未發芽

有一種花卻能破冰而出

傲霜凌寒地獨自綻放

它就是

被人們稱爲“山谷中盛開的雪蓮”——冰凌花

目前

淨月潭第一批冰凌花已經開放

拍到第一波冰凌花的他們

也是第一波踏春的人

很幸福吧?

更幸福的是

大長春未來7天的天氣情況

真是好!

穩步上升的氣溫提醒着我們

春天

真的不遠了

嚴寒已經逝去

陽光明媚

春意融融

大地一片生機勃勃

就好像人生中最好的年紀

讓我們

縱情享受

莫負春光

春分

太陽黃經爲零度,分者,半也。是春三月九十日的一半,此也爲晝夜平分之日。

春分三候

Spring

一候玄鳥至

玄鳥至: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即“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子,它春分而來,秋分而去,“燕來還識舊巢泥”。

二候雷乃發聲

雷乃發聲:春分後五日,“雷乃發聲”,陰陽相薄爲雷,雷爲振,爲陽氣之聲,也是春分後出地發聲,秋分後入地無聲。

三候始電

始電:再五日,“始電”,電閃雷鳴,春雨不再瀟瀟,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習俗

Spring

踏青

民間活動上,春分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

春分是放風箏的好時候。婦女小孩都會在戶外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祝福。

豎蛋

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喫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着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

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爲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春祭

春分也是春祭的開始。春祭,即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春分養生

Spring

春分之後,萬物生髮,桃紅柳綠,草長鶯飛。此時人體的血液和激素正處於高峯期,但春天多變的氣候又會使體內失衡,誘發一系列疾病。中醫認爲這正是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協調機理功能的重要時機。

一 陰陽諧和 以平爲期

飲食調養要平衡

春分時節的飲食調養,偏重養肝,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腹部不舒之弊。

穿衣與天氣平衡

在穿衣方面,雖然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冷空氣侵襲,雨水較多。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被,“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出汗,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可以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起居運動要平衡

春天氣溫回升,皮膚和肌肉微血管處於遲緩舒張的狀態,血流緩慢,體表血液供應量增加,流入大腦的血液就相應減少,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刺激信息減弱,抑制性功能相對增強,於是就出現了“春困”現象。爲了防止“春困”,要做到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同時加強鍛鍊。

可中醫調理平衡

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養生重在養肝,協調肝的陰陽平衡。日常也可適當選擇應用一些養肝、疏肝、清熱的中草藥煎服,以有效預防疾病發生;又或是採用拔罐、沐足等中醫理療方式進行陰陽調理。

二 勿忘春捂

雖驚蟄已過,天氣變暖,但切勿大意。因爲春分時節春雨連綿,而暖陽時出,氣溫隨之產生很大波動,若此時嫌熱褪去太多衣衫,流行性感冒立刻會登門拜訪。

三 不足則補,有餘則瀉

春季是草木萌芽,萬物生長的時期,人體中血液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也處於相對高峯水平,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

在春分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做到食寒則佐溫,助陽亦補陰。

溫性平性

玉米、紅薯、土豆、山藥

蜂蜜、雞蛋、牛肉、泥鰍

大寒大熱

蘆薈、綠豆、西瓜、柿子

辣椒、花椒、蔥白、白酒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天播種秋天才能收穫

做好春分養生

爲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也讓我們

更加陽光地面對生活

奮發有爲

不負春光

攝影:張揚

其他內容綜合自網絡

編輯:楊美娜

責編:魏巍 于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