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继续让曹寅的长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曹颙做了短短2年便也死了,康熙便将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到曹家继续接任江宁织造。曹玺死后,康熙想想曹家此前的功劳和苦劳,也知道有些账没法提。

文/炒米视角

即便雍正不查抄曹府,这个家族也避免不了没落;曹家的没落本质上是康熙和曹家人自己造成的。因此雍正对曹府的查抄,实在算不上什么洗牌。

在《雍正王朝》里,李卫查抄曹府,很典型的原因就是找曹府“借”点钱;但历史上查抄曹府的真正原因更可能是曹府“欠钱不还”。

西北用兵,雍正为了支持年羹尧打仗,把国库都给掏空了,实在没钱了,最后不得已的情况下,抓这些江南富商的小辫子,“打劫”他们,凑足西北用兵的银两。但是剧情中说得比较浅,也是一带而过的镜头。

但是历史上曹家从康熙的包衣到“垄断”江南织造、两淮巡盐长达近60年,历经3代人。曹家在享受着几代富贵的同时,也在任上造成了巨额的亏空。由于曹家和康熙特殊的关系,一而再地受到了康熙的庇护。但是到了最后连康熙都也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康熙对曹家的第一代曹玺感情非常深厚,因为曹玺可谓是替出生入死,有殊勋;

历史上,曹家的第一代曹玺原本时候内务府的包衣奴才。康熙出生后,曹玺的夫人孙氏被选作康熙的奶娘。因此曹玺成了康熙的心腹。和《康熙王朝》里魏承谟被放任福建巡抚性质差不多,曹玺出任江宁织造,在江南替康熙执行着特殊任务。总的来说为“结交文坛领袖、引导清议舆论、密查反清势力”,这对于早期面对着“三藩”、“明郑”、“鳌拜”等重重危机的康熙而言,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都知道康熙死后怎么一步步过来的,创建那么大的丰功伟业,是有多么不容易。而作为心腹的曹家,他就是康熙在江南的一双眼睛。所以,曹家对康熙来说很重要,而康熙对曹家也是非常地优容。

康熙对曹家的第二代曹寅同样感情深厚,因为曹寅为康熙提供了很多私人便利,且在替康熙背锅;

而织造府表面上是负责宫中绸布采买,但实际上他是个“半特务机构”,所以自然有很多事要办,很多钱要花,所以这个账目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认真核查的,当然曹玺借着这种机会,挪用了织造上的钱。不过曹玺的情况绝对不是个例。

所以到了康熙23年,由于各省总督、巡抚将库银挪为私用,时有发生。名曰衬垫,实则多属蒙混销算。所以朝廷制定《各省钱粮清查法》。开始全面清查亏空,曹玺本来就生病了,忧惧而死。

曹玺死后,康熙想想曹家此前的功劳和苦劳,也知道有些账没法提。于是康熙任命曹玺的儿子曹寅协理苏州织造。后来曹寅在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任上干了19年,后来又4次巡视淮盐,在任内连续5次承办康熙南巡接待,这里面花钱那就真的海了去了。自然在这个亏空就真的没法讲了。

但是到了第三代,曹家花钱的手脚已经收不住了,但此刻曹家已经对康熙没有什么价值,更没有前两代的感情,而逐渐失去圣宠了。

于是就像《雍正王朝》里,追比国库欠款,追到了魏东亭头上。魏东亭是个聪明人,自己家里就算有钱也不能拿出来还债,毕竟他欠的钱里有一部分是为康熙花的。自己一死,保全家人及财富,康熙必然会心生愧疚,免了债务。魏东亭的原型本质上就是曹玺和曹寅。在剧中康熙是自己从内帑里拿出钱来替魏东亭还的欠债,甚至还拿出一部分优抚其家庭。

但实际上,康熙是让曹寅的内兄苏州织造李煦用盐政上银子来弥补偿还曹寅在江宁织造上亏空23万两银子。另外继续让曹寅的长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曹颙做了短短2年便也死了,康熙便将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到曹家继续接任江宁织造。但是康熙已经明确要求他们“不得亏钱库银,若有亏空将严惩不贷”。但是怎么可能没有亏空?到了雍正初年,查出曹家欠款达40余万两。

曹家的第三代实际上在吃前两代的老本,且自己毫无建树不说外,曹頫更是犯了一个大忌。

曹頫是曹家的继子,他的富贵都是大风刮来的。所以他根本不明白为什么曹家能够长期垄断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所以当上面叫他还钱的时候,他都以为有成例可循。只要花钱找找门路,蒙混过关就行了。曹寅死后,不是李煦替他还的钱吗?所以在雍正多次警告他别耍花样,赶紧还钱的时候,曹頫仍然无视警告,还转移财产。

在康熙晚年的时候,“九子夺嫡”最热烈的时候,曹頫随大流,和皇八子胤禩的关系比较密切。但是当时和皇八子胤禩关系密切的人,甚至有献金的人多了去了。雍正4年胤禩就被清算了,而一直到雍正6年才收拾曹家,这说明不是因为曹家的败落不是因为站错队,而还是因为欠的钱太多,且不肯主动偿还。

回望曹家的事情,虽然三代显贵,但每代人对于康熙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替康熙做隐私的事情,成就了曹家,康熙在的时候可以一味纵容曹家亏空不法。但是康熙不在了,继位之君只要按朝廷的规矩照章办事,曹家便已大祸临头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