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点军训学校

201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一周年,和母亲节相遇了。11年前的今天,多少孩子失去母亲,又有多少母亲失去了孩子,地震带来的人间剧痛,总是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变得格外悲凉。

在翻看汶川地震资料时,西小点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明节,在汶川地震失去女儿的母亲叶红梅一大早买好孩子爱吃的零食和鲜花赶往墓地去见见女儿。买鲜花的时候,有人问她:“你买炮了吗?”叶红梅低下眉眼,说:“我女儿最怕炮,我从来不给她放炮。”

听见这句话,突然想起《寻梦环游记》,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不管过去多少年,我想,母亲永远不会忘记孩子爱吃的东西和她们之间母女一场的缘分。今年是第11年了,在这场天灾中的幸存者,活在世间尽绽笑颜,但却心存悲伤。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04秒,在我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发生8级强烈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1.0°,东经103.4°,震源深度:18.6±0.49km,震中烈度达到XI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铭记过去,为了挽救更多人

记得汶川地震十周年有这样一篇报道:

从尸体堆爬出的女孩,如今教小朋友逃生自救。这个死里逃生的女孩叫张亚男,十一年前的5月12日,她从同学们的尸体堆里被老师拉了出来。

如今,她成为一名公益志愿者,教授孩子们应急逃生自救的方法。她的幸存正得益于当时正在上课的数学老师,老师曾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发现地震来临时一个劲儿挥着手中的书本,让大家赶紧往外逃。

张亚男在采访中说,从死人堆里爬出、在大地震中幸存下来,她特别在意安全问题。如果当年她们懂得紧急疏散,懂得正确安全的自护自救逃生方法,就会有更多同学更多老师活下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学会自护自救和应急逃生方法不是小事,而且在汶川地震中,凭借着防灾减灾训练,真的有学校创造了生存奇迹——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也被封为“最牛校长”。

该校位于四川省安县桑枣镇,紧邻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县,强烈地震使学校周围的房子100%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屋全都垮塌。

在汶川地震袭来时,桑枣中学仅用1分30秒,将全校2300余名师生安全疏散到操场上,师生无一伤亡,这得益与叶志平校长的防灾意识,因为从2005年开始,他要求学校每学期都进行紧急撤离演习。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时候还没准备好,失去的或许就是活着的机会。

坚持防灾教育,不能只在一时一日

很多人说,每年的512都要哭一场,为那些离开的人,为那些重生的人。

其实,十一年来汶川地震的悲痛和奇迹,从未在人们的记忆中逝去,这场人间惨剧,让我们品尝到了无比苦涩的教训,而关键时刻救人一命的,正是日常积累的知识和意识。

坚持减灾防灾,不在防灾减灾日这一天,在于每一天每一次的学习,尤其是从小注重教育儿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人民网曾经刊文,特意普及地震逃生的科学方法。

- 科学逃生tips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提醒,通常情况下,一次地震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地震发生瞬间千万不要惊慌乱跑,应保护头部就近寻找坚固安全区躲避,等明显晃动的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空旷地。

例如:

1.在学校避震,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如果在教室的学生当时没时间跑到空旷的地方,也可躲在课桌的下面,双手抱头,不能乱动,更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站在窗前及到阳台上。

3.如果身在家中,抓紧时间紧急避险。若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

4.在地震时不可选择电梯逃生,也不可跳楼,远离炉灶,电器,煤气管道,镜子,窗户,多在卫生间,厨房小开间。如果在公共场合,避开大型超市,货架。电影院,体育馆,适合躲震。公园,广场,操场等都适合避震。

另外,在自救互救过程中,更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

西点猎人军校一直密切关注此类安全问题,在为企业量身打造军事拓展训练的同时,传授各类防灾减灾知识,着重教会来训学员的基础意识和应急的自救护救技能,为其争取更多生存空间,珍惜短暂的救生黄金时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我们无法阻挡天灾人祸,

但是最起码,

我们曾经为了生存和人命,

做过科学的努力。

愿我们在这人间,

能有机会尽人事,

然后才是听天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