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天,蔣嫣膩把女兒胡飛鳳叫到牀頭,拉着她的手囑咐她,“現在,我走不動了,那個殘疾阿公就交給你了,他一個人挺可憐的,你要經常去看看他。”起初,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都把胡飛鳳視作老人的女兒,一問兩人竟然非親非故,大家都對她讚不絕口。

胡飛鳳(左)看望老人

“老人家無兒無女,實在太可憐,能幫一把是一把。”胡飛鳳今年57歲,家住奉化區錦屏街道錦山社區。平時一有空,她就會跑到江口街道蔣葭浦村看望殘疾老人蔣能河,隨手帶點喫的用的,陪他聊聊天。

兩人非親非故,但她和她的母親已經守護了這個殘疾老人近半個世紀。“母親年紀大了,這個接力棒自然就交到我手上。只要老人活着,我一定不會丟下他。”

“那個殘疾阿公就交給你了”

母女倆接力照顧殘疾老人

蔣嫣膩今年82歲,因腰椎受傷,平日裏只能靠女兒胡飛鳳照顧。

說起母女兩代人的愛心接力,要從1958年說起。當年,蔣嫣膩被分配到蔣葭浦村的一家幼兒園工作,而蔣能河一家正好住在幼兒園對面,他比蔣嫣膩大3歲。

蔣能河在8歲時因小兒麻痹症落下病根,腿部萎縮,完全走不了路。上世紀70年代,蔣能河的父母相繼去世,他的境況越來越艱難。得知他的境遇,蔣嫣膩經常上門幫扶,長達20多年。

“我母親看他一個人挺可憐,經常會過去看看他。慢慢地,母親年紀大了,71歲那一年老人腰椎骨斷裂,沒辦法再去照顧他。”

有一天,蔣嫣膩把女兒胡飛鳳叫到牀頭,拉着她的手囑咐她,“現在,我走不動了,那個殘疾阿公就交給你了,他一個人挺可憐的,你要經常去看看他……”打那以後,胡飛鳳就接過母親的愛心接力棒。

她還記得第一次去蔣能河老人家裏的場景。“家裏很小,加起來還沒別人一間客廳大。屋子裏亂七八糟,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只有一張老式的木牀。”胡飛鳳發現,老人因腿腳不便,只能依靠手撐在凳子上來移動身體,房間裏到處都有擺放零亂的凳子。”

“阿公,我是蔣嫣膩的女兒,以後我來照顧你了!”打那以後,胡飛鳳就成了老人家裏的常客。

“只要老人活着,我不會丟下他”

老人住院期間天天送飯

蔣能河一個人住,喫住都比較隨意。每次胡飛鳳去的時候,會事先炒幾個菜帶過去。

三年前,老人說自己的左眼越來越模糊,看不到東西。胡飛鳳就帶老人去奉化中醫院檢查,醫生確診是白內障所致。掛號、取藥、陪做手術,她一手包辦。

手術後一週,蔣能河要留院觀察,胡飛鳳每天給他送飯。“你女兒真孝順,每天給你送飯。”起初,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都把胡飛鳳視作老人的女兒,一問兩人竟然非親非故,大家都對她讚不絕口。

昨天上午,胡飛鳳拎着兩大包喫食去看望老人。平日裏來得勤,路上時不時有相熟的村民和她打招呼。“又來了?白撿了一個女兒,老蔣是賺到了。”

“阿鳳,你又來啦!不要過來了,我挺好的。”一看到胡飛鳳,老人就挪着凳子迎上前,一臉笑意。

說起母女倆,老人很是感慨。“多虧了她們,要不然我可能活不到現在了。”

老人說:“阿鳳經常來看我,每次還給我帶喫的和用的,最近我身體不好,她還給我帶藥。這個藥很貴,我給錢,她卻不肯收。家裏的冰箱,也是阿鳳掏錢買的。”

一來一往,胡飛鳳照顧老人有20多年了,基本上每月總要跑1—2趟。“只要老人活着,我就不會丟下他。既然我從母親手中接過了接力棒,就要善始善終。”

來源 現代金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