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梦溪】

5月10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史培军、郑功成等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

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 专家呼吁发挥保险的防灾减灾优势

郑国光希望各位专家以论坛为平台,围绕当前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研究构建大国应急体系的框架、路径和措施,积极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相关立法、应急预案、应急管理标准、防灾减灾救灾基础理论和科技应用,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减轻灾害风险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研究,积极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郑功成对应急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定位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应急管理部是应急指挥部也是防灾督导部,该部门的成立是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历史性进步。但目前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尚未完成,有必要将其置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并加以科学定位。他表示,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构成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基础性、兜底性和支柱性的制度安排,应聚焦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灾难,应对天灾人祸、防范灾害事故。

闪淳昌和史培军均在主旨发言中强调了保险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闪淳昌表示,保险业应当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真正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以及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史培军认为,中国大陆财产与责任保险密度(年度人均保费支出)在新兴市场中只能排名中等偏上,远低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所以,史培军建议要建立高灾害风险区结构建设红线和强制保险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制定各主要灾种的设防水平,划定结构建设红线区,将其纳入各种建设的审批要求,限制高风险区的结构建设,制定高风险区强制巨灾保险。

论坛上,与会代表共同交流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的进展,深入探讨防灾减灾科技应用最新成果,研究谋划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与防治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为国家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献言建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