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悶熱的天氣讓人燥熱難耐,此時,三兩好友匍匐在樹蔭下的石桌上,在一個木製的小器皿裏,有兩隻蛐蛐在激烈的打鬥,你來我往,敵進我退,在這個罐罐裏是它們最殘酷的角鬥場,也是人們夏季茶餘飯後的娛樂項目。

這是一個屬於蛐蛐的袖珍角鬥場,在這裏是強者間的較量!

用來飼養鬥蟋蟀的器皿,叫做蟋蟀盆,也稱爲蛐蛐罐。最早的蟋蟀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窯和官窯燒製的,作爲貢品專供皇室使用,極少傳至民間。御窯、官窯燒製的蛐蛐罐精緻無比,種類紛繁。到了明宣宗朱瞻基以後,蛐蛐罐的花色品種更加繁多,民間出現了許多木製品,比陶製的工藝要相對簡單,製作人的姓名也可用印章的形式刻印於罐底。

這是一個屬於蛐蛐的袖珍角鬥場,在這裏是強者間的較量!

蛐蛐罐有着悠久的歷史,在南宋的時期就已經有了,在明清時期時期民間達到了鼎盛。在北京的老古玩商中曾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六個子玉蛐蛐罐能換一對道光官窯粉彩龍鳳碗。”可別小看這一隻小小的蛐蛐罐,它最能體現蛐蛐主人的身價,自古名家制作的蛐蛐罐都身價不菲,其中由趙子玉製作的在清末民初時就值百八十現大洋。

這是一個屬於蛐蛐的袖珍角鬥場,在這裏是強者間的較量!

在蛐蛐罐收藏領域,有這樣一個排名:永樂官窯、趙子玉、淡園主人、靜軒主人、紅澄漿、白澄漿。由於永樂官窯以及趙子玉蛐蛐罐市場上已很難看到,因此明代的蛐蛐罐就成了珍品存世最早的蛐蛐罐,應是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癡人祕製”蛐蛐罐。

這是一個屬於蛐蛐的袖珍角鬥場,在這裏是強者間的較量!

經過百年的發展,無數的手工藝匠人的傳承,蛐蛐罐的技藝逐漸精益求精,製作出了無數的精緻創新作品,閆加輝將這項技藝順利的繼承了下來。

這是一個屬於蛐蛐的袖珍角鬥場,在這裏是強者間的較量!

閆加輝,男,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自幼喜愛中國傳統民間文化。兒時經常看小人書,在樹上看到了蛐蛐罐,於是對這項民間傳統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愛好,隨後開始查閱書籍,在閒暇時經常自學制作練習。至今,閆加輝已經從事木質蛐蛐罐創作達十個年頭,每一天都在潛心研究創作。

這是一個屬於蛐蛐的袖珍角鬥場,在這裏是強者間的較量!

天剛矇矇亮,大地萬物還在沉睡之中,他已經起牀收拾來到自己的工作室中,開始準備一天的創作工作,工作的時候是他最享受的狀態,通過自己的巧手打造,一個個蛐蛐罐手工製品就成型了,這是一個令人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入夜時分,工作室還亮着明亮的燈光,他還在繼續着自己獨具匠心的創作之路......

這是一個屬於蛐蛐的袖珍角鬥場,在這裏是強者間的較量!

“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讓更多的人瞭解並喜歡上蛐蛐罐,通過蛐蛐罐去品味那段豐富的中國民間傳統文化,感受非遺真正的魅力所在”閆加輝說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