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迪士尼新片《時間的皺摺》:一部昂貴的攝影集

  迪士尼的新片《時間的皺摺》(A Wrinkle in Time)讓我感嘆高手也有昏招,大牌也出爛片,而且幾乎全程都那麼彆扭。電影就像揉麪——也許是“皺摺”在電影裏最好的同義詞——摻雜了賣萌元素、懵懂的好感、科幻、歷險,以及迪士尼標誌性的親情迴歸,可是每個都搞砸了,碎成一地,唯一能看的就是美麗的風景下奇異的造型。

《時間的皺摺》海報

和所有成長電影一樣,Meg和Charles姐弟倆的爸爸媽媽都是科學家,但他們孩童時光佈滿陰影,因爲父親無故失蹤,善良的Meg被女同學嘲笑,早慧的Charles被老師形容爲小怪胎,直到三位神祕的女性(Whatsit女士、Who女士、 Which女士)出現,帶領他們以及Meg的男同學Calvin一起去尋找去和“宇宙握手”而失蹤的父親,一起穿越時間的皺褶,一段宇宙旅行由此開始。

迪士尼的內核是製造衝突,但卻無害。比許多童話純粹的善惡對峙高級,或者更善於包裝的迪士尼故事往往刻意出感人的細節,設計巧妙的挫折,看似偶然卻通向必然的成長經歷,當然必須有永恆的親情。看多了,確實是太平穩,過於安全,所謂的冒險,都是一種目的性的延伸而已。當然,小朋友們樂此不疲。

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片中扮演Which女士

可是,這一部《時間的皺摺》卻跌到了水準之下。臺詞蒼白無力,在Meg他們要獨自面對困難時,由奧普拉·溫弗莉(Oprah Winfrey,是著名的《奧普拉脫口秀》主持人)扮演的Which女士不停說,“愛無時不在,無論你感知與否,它無刻不在”(Love is always there, even if you can"t feel it! It"s always there for you),這比爸媽每晚哄你睡覺,清晨叫你起牀的呢喃都要讓人難受。

情節拖沓,當Meg見到父親時候,兩個人擁抱、問候、流淚、再擁抱、再對視,將近五分鐘,鏡頭不停正反打,特寫這一對父女,背景樂恰如其分的高潮起來,但是那一刻,真心覺得膩味。《時間的皺摺》缺的是一個有特質的人成長或發現自我的核心。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

《時間的皺摺》改編自1962年馬德琳·英格(Madeleine L"Engle)的同名小說,卻將小說裏面的怪異、戾氣以及乖張全部替換成迪士尼能掌控的各種元素、橋段和因果律,綿軟無力的溫情貫穿始終。更缺原創性的地方是電影裏的黑暗勢力竟然也叫IT,和斯蒂芬·金的電影《IT》(小丑回魂)完全撞車,而且這個IT也沒有物質形態,只是一種能激起你體內失望、嫉妒、刻薄等所有負面情緒的玩意兒。

電影說到底就是一個兒童攝影片。壯麗而連綿的外景取自新西蘭,片中無數次的慢動作渲染都是電腦動畫CGI的有效合成,不得不承認,好萊塢在這面的成熟的實力。花仙子、能翱翔的巨大花鳥、遠景矗立的冰山和巨峯,你就像在一個奇幻世界,問題是腦子卻一片空白。更出彩的是三位神祕女士的視覺呈現——色調各異的脣彩,粉飾豔奇的眉妝,變幻的髮型,浮誇膨脹到極致的長裙,看後留下印象的都是這些。

唯一值得一說的,只剩下畫面

女導演阿娃·杜威內(Ava DuVernay)之前也有佳作(比如2015年的《塞爾瑪》,講述馬丁·路德·金1965年組織的“由塞爾瑪向蒙哥馬利進軍”行動),《時間的皺摺》是第一次她有機會“大製作”,而且劇本是成熟的小說。她符合,也迎合所有好萊塢最近的轉向:女性、有色人種、政治正確,卻未能在電影最基本的敘事、情感和人物塑造層面做到位。絢爛是絢爛,卻只是一部攝影集。

作者:馬綸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