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9日,“5·12”特大地震後近一年,針對吸毒人員危害災後社會穩定的現狀,四川省綿陽市在安縣(2016年5月更名爲綿陽市安州區)建立了第一個板房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如今,安州區社區戒毒康復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已從當時僅有15名志願者的小機構發展到擁有4名專職禁毒社工、16名專職禁毒協勤、39名綠荷花社會幫教志願者、498名其他禁毒志願者、9家綠荷花陽光公益企業的大機構。

  脫胎於板房區災後志願服務

  中心脫胎於當時的安縣應急志願者服務大隊和安縣禁毒志願者大隊。2009年4月2日,通過大隊內部選拔,挑選出15名骨幹志願者,經過縣公安局禁毒大隊3天的培訓後,擔任安縣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工作人員,並選拔何勇濤擔任負責人。

  何勇濤作爲中心的創建者和親歷者,“5·12”大地震發生1小時後,曾自發組織親朋、街坊17人開展有組織的救援活動,後來陸續有志願者加入進來。5月16日,當時的安縣團委書記趙九州找到了在現場組織救援的何勇濤,臨時救援隊於5月17日正式成立爲安縣應急志願服務大隊。5月27日,安縣公安局禁毒大隊聯繫他們,讓他們先後於6月1日、6月3日組織志願者承擔了紀念禁毒法頒佈實施和紀念虎門銷煙等活動的宣傳資料發放。

  2008年10月17日,安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在應急志願服務大隊中選拔出骨幹志願者30名,成立了安縣禁毒志願者直屬中隊,由何勇濤擔任中隊長。

  2009年3月2日,綿陽市禁毒辦副主任、綿陽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政委黃小靈提出在板房區以安縣應急志願服務大隊爲基礎,成立安縣禁毒志願者大隊,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開展地震災區毒品預防教育、巡查防控和吸毒人員幫教幫扶工作。

  2010年1月1日,安縣社區戒毒康復中心由板房遷移出來異地重建。這個當時在震後板房安置區成立,爲維護災後重建及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的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從此結束了它特定的歷史使命,開啓新的征程。

  探索“綠荷花”社區戒毒社區康復模式

  重建後的中心,在對戒毒人員的管理上更加註重精細化。根據戒毒人員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成癮性、家庭環境狀況等不同因素,中心將他們劃分爲重點對象、轉化對象和迴歸對象三類,制訂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方案。爲了保護涉毒人員的隱私,掛在牆上的涉毒人員一覽表上只有編號,年齡、住址等信息都進行了模糊化處理。通過對戒毒人員開展“五個定期”(即定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定期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定期組織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定期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定期進行心理諮詢輔導)活動,爲戒毒人員提供更多精神層面的鼓勵和支持。

  爲提升對戒毒人員的幫教成效,該中心探索出“公安監管、社工參與、康復治療、家庭協作”的“四方聯動”幫教模式,建立起由社區民警、社工、志願者、戒毒人員親屬組成的“四對一”幫教小組,採取以“包人頭、包學習、包訓練、包尿檢、包建檔”爲主要內容的“五包”責任制,開展人性化幫教,並組織進行法制、文化教育學習和心理諮詢輔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家屬聯誼會和社區公益活動。

  爲促進戒毒人員儘快迴歸社會,該中心開展以家庭爲單位的創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創業的陽光工程活動,併成立綠荷花陽光家園創業就業指導服務站,把戒毒人員的幫困扶助納入“志願服務陽光幫扶工程”,建立起創業及職業技能培訓機制和社會幫教-家庭創業-個人就業的幫扶服務機制。通過開辦機械、電子、廚師、種養殖專業培訓,建設“綠荷花陽光幫扶服務基地”,實現推薦就業和自主就業297人次。

  綠荷花寓意生命、希望、新生、有爲。何勇濤帶領他的團隊,摸索出以“創業帶動就業,服務實現管理,管理促進服務”的人文關懷幫教志願服務的“綠荷花”社區戒毒康復模式。截至目前,已對291名社區戒毒人員、37名社區康復人員進行社會幫教幫扶服務,取得了初步戒斷263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實現創業29名、過渡性安置就業59人次、幫扶指導創業就業71名、開展技能培訓實現自主就業167名的服務成果。

  實現禁毒綜合社會治理的“智能+”

  2013年1月,該中心研發了單機版的互聯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系統平臺,利用手機客戶端解決異地務工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報到難問題和動態管控問題。2015年到2017年又多次對該平臺進行升級改造,最終形成互聯網+移動網絡+大數據的禁毒社會治理工作(也稱吸毒人員扁平化網格管理)系統平臺。

  該系統平臺實現了禁毒社會治理工作的“智能+”,創新推進精準痕跡管理和扁平化網格管理,將電子臺賬直接轉化爲紙質臺賬和一人一檔,全面提升了吸毒人員社會化管控、監測、研判、綜合治理實效。使用該平臺以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管控率僅爲35%,使用該平臺後,管控率達到92%、執行率達到100%、監幫教率達到100%,至今未發生一起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執行期內肇事肇禍行爲。

  何勇濤告訴記者,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如果要外出就業,只需要在手機上下載綠荷花互動家園客戶端,定期到就業地轄區派出所參加涉毒檢測,實時上傳檢測結果,並通過互動問答和視頻遠程當面彙報社區戒毒社區康復情況。在三年管理期內,參加定期22次涉毒檢測都沒有問題,經評估後,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就可順利迴歸社會了。

  如今,中心由最初的板房場所發展到現在擁有心靈驛站、醫務室、矯正矯治室、治療室、培訓室、綠荷花陽光幫扶服務站、禁毒預防宣傳教育工作站、綠荷花陽光幫扶服務基地等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永久性場所。中心也被評爲國家級社區戒毒康復示範單位。

  新書推薦

  瀏覽購買,進入禁毒報官方微店

  全國省級禁毒微信公衆號影響力排行(5.1-5.31)

  這首禁毒歌曲,連續3期登上了華語金曲榜

  鐵路安檢員是怎麼查出毒品的?

  外來吸毒人員不好管?不妨試試“鄉情攻勢”

  撥開迷霧,檢察官巧解“零口供”販毒案

  內容來源:中國禁毒報

  圖文編輯:宋米亞

  瞭解投稿信息:《中國禁毒報》投稿指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