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琅琊榜》,就是一部林殊的成長史,一部林殊的心路歷程史。

當年的赤焰軍少帥林殊才華橫溢、文韜武略,但是卻並不擅長朝堂鬥爭、設計人心,當年沒有識破梁帝蕭選等人對赤焰軍的殺機。

而梅嶺之戰赤焰軍傷亡慘重,林殊父親、赤焰軍主帥林燮戰死沙場,面對大渝皇屬軍和謝玉伏擊追殺,赤焰軍內外交困,最終陣亡。

正是這一場梅嶺之戰成爲了林殊的人生拐點,他從一個一無所有、不工心機的林殊,變成了人脈遍佈天下、深諳人心的江左盟宗主梅長蘇。

他收拾赤焰軍殘部,在最大的情報機構琅琊閣的幫助下,組織建立起江湖第一大幫派江左盟,對外號令天下: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梅長蘇招攬朝廷重臣和江湖人士至其麾下,並把把江左盟的臥底安插進大梁及其周邊各國的重要機構中,通過結識蕭景睿、言豫津,以進京養傷的方式重返金陵城開始了復仇行動。

梅長蘇施展麒麟手段,從內閣六部開始,一步步精心設計,最終太子、譽王終於倒臺,每一次都是滿城風雨,甚至朝野譁然。

通過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案件,梅長蘇再一次成功地將朝野上下的目光聚焦到大梁朝政腐敗的問題上來,矛頭直指現任梁帝蕭選。

既然梁帝蕭選主政導致朝堂腐敗,那麼反對梁帝蕭選就可以獲得一種合法性,梅長蘇的做法和當年祁王蕭景禹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唯一的差別在於,祁王蕭景禹與梁帝蕭選針鋒相對,而梅長蘇則通過太子蕭景宣、譽王蕭景桓間接針對梁帝蕭選,更迂迴。

太子、譽王相繼倒臺,靖王崛起,所以否定梁帝蕭選的最大受益者是靖王。

這就可以解釋爲什麼靖王蕭景琰對於重審赤焰案比梅長蘇還要積極,因爲通過否定現任梁帝蕭選,靖王可以快速建立權威,爲自己繼承皇位鋪平道路。

林燮統帥的赤焰軍,幫助皇子蕭選登上皇位、平定叛亂,卻也是一支有爭議的軍隊,赤焰軍一方面安邦定國、功不可沒,另一方面又因爲實力強勁,難免桀驁不馴,林燮的跋扈其實就是整個赤焰軍的代表。

赤焰軍案之後,梁帝蕭選爲什麼放心將靖王蕭景禹派到軍隊之中,因爲當年赤焰軍樹敵太多,所以與赤焰軍關係密切的靖王不可能真正融入軍隊,形成勢力。

正因爲如此,對於靖王蕭景禹來說,赤焰案可以重審,但是赤焰軍卻不可以重建,微妙的取捨之間真正起作用的還是權力合法性原則。

於是,靖王登基之後,赤焰軍終於完成了多重使命,正式退出大梁的政治舞臺,長林軍應運而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