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运动会,尤其关注度达到一定的情况下,对于夺冠拿奖这话题就会被放大,而其中这几年关于冠军论实力的势头也没有那么强烈了,可仍然时不时有人爱在输了比赛的运动员下留言辱骂。

我十分不理解有关唯成绩决定实力的看法,我搜索了下关于竞技体育的解释,百科呈现给我的第一句是:

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个人或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百度百科)

乍一看好像还挺有理的,既然是竞技,那必定会是为了拥有名次和冠军,但金牌真的就是所有了么?冠军论往往忽略了这也是为了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这一目的,忽略了体育精神的本质。

我们既要知道许海峰,也要记得刘长春

冠军是什么?该比赛项目成绩最佳者(们)所得到的荣誉,它往往代表你已经处于该项目顶峰人物的象征,如果这都不值得称赞我觉得那才是极为可笑的事情。胜利者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无比光鲜的名词,但我们既要知道许海峰,也要记得刘长春。

许海峰是谁?我国奥运项目第一枚金牌获得者。刘长春是谁?第一位参加现代奥运会中国人。都是我们值得尊敬和记住的人,不能因为许海峰获得第一枚冠军就认为其比刘长春更重要,也不能因为刘长春作为第一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就认定他比许海峰意义更深远。他们所代表的运动精神才是我们都要记得,从东亚病夫到奥运强国一步又一步不仅仅是用金牌所堆砌,更是每位运动员敢于拼搏和努力训练堆砌的。

真正的三观正就是接受失败

有人说“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曾经输比赛会被骂的狗头喷血;而现在比赛不在乎结果,因为要包容,输球很正常。”我不否定过去严厉的训练方式的确为我们带来极为辉煌的金牌数和冠军队伍,但趋于正常化的不就应该是接纳失败么?输球难道不是很正常么?

一个真正自信的体量时候,我觉得就应该是敢于面对失败的时候。为什么会输,技术落后和犯失误,尽力了因为差距输了就应该接受失败,明白自己为什么输。

体育竞技核心还是竞技,输赢都是正常的;但(没错我又说但了)我们深知体育竞技也是残酷的,我们都深知一旦在落后的战术或训练方式上栽了时,还一昧怠慢训练,叫喊享受快乐体育的口号那就真的活该输了。C罗的自律大家也广为流传,每天严格的体能训练要求和苛刻饮食规范造就了他的身价和尊敬。而运动员作为一种职业与带有独特荣誉感的概念,的确不该放松对于自己的要求很训练。

我们认真看赛就行了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就是所谓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一种体育精神。我们作为观众就应该干点观众该干的事——看比赛。明白输赢的正常,别赢了球就喷对手实力弱,别输了球就人身攻击,每一个能上场的选手都对得起他们所处于的价值。

我们应该是把一切回归到一项运动的初衷,不再是比赛的强国,更要是体育强国。回到题目就是:我们该做的是明白体育竞技的竞技属性,也要明白因实力差距而导致的输是很正常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