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澤諭吉《勸學篇》: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的教誨

漢譯名著700種之第101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這就是說天生的人一律平等,不是生來就有貴賤上下之別的。人類作爲萬物之靈,本應依憑身心的活動,取得天地間一切物資,以滿足衣食住的需要,大家自由自在、互不妨害地安樂度日。但如環顧今日的人間世界,就會看到有賢人又有愚人,有窮人又有富人,有貴人又有賤人,他們之間似乎有天壤之別。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理由很明顯。

—— 《勸學篇》

福澤諭吉(1834~1901),日本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出身於下級武士家庭,曾三度遊歷歐美,一生積極從事翻譯和著述,進行出版和教育活動,介紹先進國家的情形,促進日本的“文明開化”。

1.假如人民的品質比今天還要差,而且陷於不學文盲,那麼政府的法制就會比現在更爲嚴厲。又如人民都有志於學,明白事理,並能趨向文明風氣,那麼政府的法制就會達到寬厚大度的地步。可見法制的寬嚴,只按人民的德與無德來自然伸縮。沒有人喜歡苛政而嫌惡仁政,也沒有人不願本國富強而甘受外國欺侮,這是人之常情。

2.生於今世,具有報國之心的人,誰也不必身心交瘁,憂慮不安,只要他的主要努力方向是基於人情,首先端正本身的品行,篤志博學,並具備適應其身份的智德,則政府施政即易,人民也不會以受其統治爲苦,從而各得其所,大家同心協力來維護全國的安寧秩序。現在我們勸學的宗旨也就在於此。

3.一個青年學生只讀了幾本書就想做官;有志經商的人僅只有幾百圓資金,便想假借官府的名義來做買賣。設立學校要官許,傳教要官許,甚至牧羊養蠶也要官府允許,大概民間事業中十之七八都是與官府有關的。因此,舉世人心風靡,羨慕官,依賴官,害怕諂媚官,絲毫不能發揮一點獨立的真精神,其醜態實在是不忍睹。

4.從前有的人口頭上說“貧者士之常,盡忠報國”,卻貪婪地喫光農民生產的大米,而面有得意之色。時至今日,生活實際困難,卻不知有輸入的槍支而購進刀劍,結果爲着博取一時小利,卻因存貨不能銷售而後悔。

又有人專門研究中日古籍,不管日新月異的西洋學術,過於信古不疑,這就像念念不忘過去的夏季盛況的商人到了嚴冬來臨,還買進大批蚊帳。

還有些青年學生學問尚未成熟便遽然求作小吏,以致一生沉淪於微職,就像把做成一半的衣服押在當鋪裏贖不出來一樣。

也有人尚未具備史地的基本知識,連寫普通的信都感困難,卻妄想閱讀高深著作,開卷不到五六頁,又改求他書,這就像手頭並無資本就做起買賣來而又不時改變行業樣。

又有人雖然讀過許多中日兩國與西洋的書籍,但不知天下國家的大勢,不能解決個人與家庭的生活,這就像連算盤都沒有購置,就經營起雜貨生意來一樣。

還有隻知治天下面不知修身的人,就像建議鄰居算賬,卻不知盜賊已進入自己的家裏。再如有人口頭高唱進步而心中無底,不去考慮自己究竟是何種人物,就像僅知售品的名稱而不知其價格。

以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現今社會上觸目皆是。追溯其根源,就是由於人們與世浮沉,不注意自我檢查,對於從前幹過些什麼,現在正幹什麼和今後應幹什麼自己均未加以檢查所致。所以說爲着瞭解商業經營的情況,樹立今後的計劃,就必須作賬目的結算;爲着瞭解本身的情況,建立今後的努力方向,則須作智德事業的檢查。

猜你喜歡: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紀念版 分科本 哲學255種

(陸續更新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