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犯了錯,要不要被管教,老師很矛盾。有時想管,但又不敢管。管了,怕家長找麻煩;不管,又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達·芬奇說:“不懲罰犯罪的人就是下令犯罪。”老師不管教犯錯的孩子,就是縱容孩子犯錯。孩子若犯錯而不受到應有的懲戒,則將會變得肆無忌憚,向“犯錯”的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淵。

在幼兒園工作的朋友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在做“凳子操”時,男娃輝輝拿凳子的方式存在磕碰其他孩子的隱患。朋友的同事林老師要求輝輝按正確的方式拿凳子做操,但輝輝依然我行我素,態度相當不好。林老師一時忍不住批評了他幾句。孰料,輝輝回家後告訴了媽媽。輝輝媽媽認爲自己的寶貝兒不該被批評,於是逼迫林老師下跪道歉,並當衆扇了林老師好幾記耳光,警告她:“對自己的孩子要溫柔以待。”

林老師善意地管教違規的輝輝,僅僅是批評了他幾句。護犢心切的輝輝媽媽就對林老師野蠻動粗,嚴重侵犯了林老師的名譽權和人格權。對野蠻如輝輝媽媽者自有法律以嚴懲,任何人犯錯都將會付出應有的代價。

諸如輝輝媽媽之類的做法,只會將老師逼上”絕不敢管“的地步。對犯錯的孩子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使是孩子犯了大錯,也不敢輕易予以批評或懲戒。

如此以來,孩子就會肆無忌憚,就會變本加厲,反正老師不敢管我,我隨心所欲、我任意妄爲,誰能奈我何?老師不敢“奈孩子何”,但是孩子走向社會呢?社會的叢林法則,孩子能適應嗎?

人要生存就必須遵守規則:遵守規則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必需的品質:不遵守規則的人將毫無立錐之地。因此,從小就必須教育孩子遵守規則。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犯了錯誤就要付出代價,如同闖了紅燈就要被扣分一樣。

孩子被批評是有助其健康成長的一種方式。孩子只有在經歷一個個的“錯誤”和“批評”後,才能在不斷的被糾錯中身康體泰地茁壯成長。而真正可怕的是家長不允許孩子被批評、被懲戒,讓孩子成了誰都不敢惹的”小皇帝“,以致孩子難以在今後的社會叢林中難以生存與發展。

好友兒子坤坤在上幼兒園時,有次因和其他小朋友玩滑滑梯時起衝突,上了脾氣,無論老師怎麼勸說,就是哭着不肯從滑梯上下來。老師便把保安喊了過來,坤坤緊緊抱着滑梯欄杆就是不鬆手。後來,好友被老師緊急喊到幼兒園,好說歹說才把兒子帶回了家。

好友問兒子:你爲什麼不肯從滑滑梯上下來?

兒子說:老師只批評我,我不服氣。

好友又問:老師不是一直在勸你下來嗎?還請了保安把你抱下來。

兒子說:老師是讓保安來揍我的……

好友並沒有聽信坤坤的隻言片語,第二天送兒子上幼兒園時,好友歉意地對老師說:“這孩子太任性,昨天給你們添麻煩了,今後該批評的就批評,沒關係的。”

家長應允許老師管教孩子,支持老師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對孩子要求越嚴厲的老師,孩子就越幸福。要知道,如果老師對孩子一味地遷就和讓步,盲目地鼓勵和寬容,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霸道、越來越易折、越來越難調理,最終也就難以成龍、成鳳。

無數事實表明:家長與幼兒園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凡是家長不與幼兒園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

一位媽媽新學期寫給孩子的信,曾刷爆朋友圈。她認爲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她對孩子說:關注你成長的老師,在傳輸給你課本知識和做人道理的同時,有權利管教你——這本是教育的一部分,媽媽應對此支持,教育應對此寬容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這位媽媽的信醍醐灌頂,但願越來越多的家長能對善意批評孩子的老師,予以尊重、理解、信任和包容,甚至支持老師有理有度地對孩子進行懲戒。

孩子的成長需要讚美的陽光,也需要管教的雨露。老師的管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的養分,它能讓孩子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而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覈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