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評估量表是針對中風患者特有的運動技能測試,結果顯示,接受治療的患者這一測試分值上漲了11.4分。幹細胞移植治療一個月後,研究人員就發現患者開始出現恢復的跡象,且隨着時間推移好轉程度逐漸明顯。

關於中風

中風是一種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爲主要臨牀表現的疾病,多發於中老年羣體。中國每年會有150萬人因爲中風而去世,美國每年新增或者復發的中風患者達到近80萬。中風發生突然,倖存者中約80%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包括癱瘓、偏癱、失語等。

中風主要包括出血性腦中風和缺血性腦中風。其中,缺血性腦中風最常見 (87%),主要是由於大腦血管堵塞,富含氧氣的血液流通不暢形成凝塊後導致的。而出血性中風則是因爲大腦血管破裂引發的。

中風病人只有在急性發病最初幾個小時內接受治療才能保證運動機能完全恢復。但現實中,從發病到接受治療耗費的時間較長,意味着多數缺血性中風病人會有行走和手臂抬舉障礙等後遺症。

幹細胞移植治療 逆轉殘疾症狀

研究團隊選取18位中風倖存者進行臨牀試驗。這些患者的平均年齡爲61歲,距離他們第一次中風已經有6個月至3年之久。所有的患者都存在運動障礙,包括無法控制手臂、無法自主走路等等。

研究人員將其注入患者因中風損傷的大腦區域。 在這一過程中,病人頭部被固定,處於輕度麻醉狀態,神志保持清醒。醫生在其顱骨鑽一個小孔,針對受損大腦的病竈部位,藉助注射器注入SB623的間充質幹細胞。

[小貼士]

間充質幹細胞(MSC, mesenchymal stem cells)是幹細胞家族的重要成員,來源於發育早期的中胚層和外胚層,屬於多能幹細胞,MSC最初在骨髓中發現,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潛能、造血支持和促進幹細胞植入、免疫調控和自我複製等特點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幹細胞移植治療一個月後,研究人員就發現患者開始出現恢復的跡象,且隨着時間推移好轉程度逐漸明顯。評估量表是針對中風患者特有的運動技能測試,結果顯示,接受治療的患者這一測試分值上漲了11.4分 。

被改寫命運的患者

近一半的患者在幹細胞治療後都出現了積極的臨牀效果,且他們運動功能的改善已經持續了超一年以上時間。

Sonia Olea Coontz

2011年,年僅31歲的年輕姑娘Sonia Olea Coontz突發中風,雖然倖存但是右臂癱瘓、右腳部分麻痹,因而生活常常需要藉助於輪椅。兩年前,Coontz接受Steinberg團隊的臨牀治療, 術後她重獲了移動手臂、獨立行走的能力,並於去年結婚。現在的她正在逐漸恢復,並已經懷有身孕。

團隊希望這一治療技術能夠應用於更多的中風倖存者,讓他們重獲獨立且有尊嚴的生活。

這項小規模試驗的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中風》雜誌上。多家中國媒體也已對這一試驗成果進行了報道, 包括中國青年網, 東方網健康版面,中國科技網,騰訊科技。目前,研究人員已開始徵集志願者,準備投入第二階段臨牀試驗,規模預定爲156名中風患者。

來源:轉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