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档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不但有着纪实再现的文化质感,以及从容有序的叙事节奏,更承载着沉甸甸的“能量密度”,师徒关系的“重建”意在让身处其中的包括观众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有所收获。当GSG男团结束了与“师父”张凯丽一天的生活之后,他们围坐在餐桌边敞开心扉,聊起了“感情”这件小事,这也让观众得以一窥当下年轻人的情感样态——。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导读:一档综艺节目究竟可以传递怎样的能量密度?答案就在《我们的师父》里。

文 | 圈叔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无论在何种文化语境之下,也无论对于何种职业而言,“师父”都有着无法代替的意义。然而,在当前更趋快节奏的时代里,“师父”的意义却正在遭到解构,而内在其中的传承与学习精神,也似乎面临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困境。

“师父”离我们远去了吗?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节目《我们的师父》,却较了个很大的“劲”,帮年轻人把“师父”请回生活之中。每期节目,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和董思成组成的GSG拜师团,带着各自的人生去拜师解惑。作为一档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不但有着纪实再现的文化质感,以及从容有序的叙事节奏,更承载着沉甸甸的“能量密度”,师徒关系的“重建”意在让身处其中的包括观众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有所收获。虽然这些关于职业、家庭、人生和品格的智慧,看似云淡风轻,但所带来的现实意义却格外硬核。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一场关于年轻人的收获之旅:

行走的“教案”,以及鲜活生动的“课堂”

“课堂”并非总是乏味,《我们的师父》就是用一个个行动的“教案”开启了一个个鲜活生动“课堂”,在尊重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完成一场关于年轻人的收获之旅。与此同时,节目生成了一个负载重要社会意义的空间:“师父”与“徒弟”之间的双向互动成了这堂课至关重要的核心线索。

在距离冬奥会还有1000天之际,《我们的师父》将“课堂”搬到了冰上训练场上,“哥四个”拜师国内著名演员张凯丽。鲜有人知,作为仍旧活跃于影视一线影视工作者,张凯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实际上是短道速滑运动员,并且曾经肩挑队长的职责。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速滑运动员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刚入冬天或者临近春天,她们要在深度不够的冰面上苦练,越是严冬她们越要往更冷的地方钻;从运动员转型演员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虽然说“文体不分家”,但只有将跨界付诸行动之后才会懂得隔行如隔山的道理,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从业领域,恐惧感和挫败感总在最开始的时候挥之不去。

幸运的是,当运动员的辛酸经历为张凯丽夯实了基础,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我永远感激滑冰队那段艰苦岁月对我的磨练和带给我的一切。特别是对我意志力,包括团队精神,还有就是荣誉感责任感的培养。”张凯丽的励志故事对于GSG男团,乃至所有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人,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反观“徒弟”,GSG男团继续从70后、80后、90后、95后的视角,也从不同从业背景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场始于冰场的全新“课堂”。尤其对于晓光而言,他不仅有着和“师父”张凯丽相似的、从运动员跨界影视圈的转型经历,更重要的是,当下同为演员的他一直渴望向张凯丽请教表演技巧。节目中,张凯丽通过自行设计的即兴表演等环节展开亲自点拨,让他对表演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而对其他成员来说,张凯丽也将运动员的毅力和不服输的气质进行了传递。在正式开始冰上训练前的蹲、侧、滑、跳等陆上训练环节中,GSG男团集体体验了运动员训练的艰辛,更懂得了体育运动中的合作与团结的精神意涵。当大张伟面临九十公分高度的立定弹跳考验时,其他成员和张凯丽以及教练叶乔波始终在一旁为他加油打气、出谋划策。在团队的鼓舞下,大张伟连跳三次,最后一次成功完成任务,实现了自身的突破。

实际上,《我们的师父》转变了很多人对于“课堂”以及“师徒”关系的固有看法,“课堂”可以穿越空间的界限,师徒之间也能够以朋友,乃至亲人的方式相处自洽。《我们的师父》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为传统观念中的“师父”赋予现代化的表征,将寓于其中的精神气质带到现实生活之中,为这个缺少“大师”的时代找回真正的“师父”。

从“漫谈娱乐”到“深究价值”的转身:

真正的少年感,在前辈与后生的“能量”传递里

综艺节目作为当前人们最为主流的文化选择之一,喧嚣数十年却时常面临泛娱乐甚至过度娱乐化的诟病,近年来更是如此,快餐式的文化产品填鸭式地涌入观众的脑海。欢笑之余,却对年轻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普遍“失声”。综艺节目真的做不到有意思且有意义吗?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我们的师父》的“能量密度”更落实在这一维度:它通过最简单也最纯粹的“师徒”关系切入,引领着文化综艺从“漫谈娱乐”到“深究价值”的转身。

对于这档节目而言,其基本的价值底色就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寻找到优秀榜样来“重塑”当下青年群体正当时的少年感?从牛犇、倪萍、韩磊,到最新一期节目中的张凯丽,这些“师父”们将岁月中沉淀的人生体悟以简单朴实的话语讲述出来,为年轻人及时纠偏、正向引导。

最新一期节目中,《我们的师父》针对职业问题展开了极为深刻的探讨。电视剧《渴望》让饰演女主角刘慧芳的张凯丽火遍大江南北,但是风头鼎盛的她并没有用观众的信任为自身牟利行方便,她说,“我现在也不敢轻易接广告,再多钱也买不来别人对你的信任。” 张凯丽始终将观众摆在第一位,她从来不会拒绝观众正当的合照请求,甚至每次拍照都会细致地补妆来呈现出作为演员的最佳状态。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芒果TV释出的会员Plus版本中有着张凯丽职业态度的更清晰呈现——今年两会,张凯丽作为人大代表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娱乐圈的乱象,并明确表示“演员的德行是最重要的”。对于自身从事的职业始终保有一份认同感、敬畏感和信念感,这就是这一课里最大的收获,也是这一期节目传递出来的正向价值内核。

所谓 “教学相长”,节目的可看性也体现在年轻后辈的“能量”接收。每一次体验和拜访,都让我们在《我们的师父》里看到这些处在变化里的年轻人的可贵样貌。“变化”在年纪最小的、最具有可塑性的董思成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从一开始的羞赧到渐渐敞开心扉,再到当下的有的放矢,他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融入集体、担起责任的成长路径。

实际上,每一次与师父的共同体验,都见证了GSG男团的成长,而这些变化,本身就是最可贵的少年感。无论是节目的嘉宾,还是嘉宾们拜访的不同“师父”,都在提供着一个个迥异却有普遍关照的成长样本,他们为不同代际的年轻人们及时纠偏、树立正面参照。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在寓教于乐中拉开时代景深:

好看且耐看,说来容易做到难

之所以说《我们的师父》是一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绝不仅仅是在简单呈现当下时代的某一侧面,而是用多样的表达力图打开层次丰富而立体的时代景深。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它需要“好看”,为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体验观察;更需要“耐看”,让参与其中的不同个体都能在相处和互动中有所收获。做到这两点的《我们的师父》,才真正体现出了它具有参照性的文化价值:从各位“师父”身上,“徒弟”都形成更为感悟和成长,这些心路本身就颇具“能量密度”,让观众共情其中,形成更广泛的协商价值。

与此同时,这些价值除了体现在为年轻人树立榜样之外,更流露于节目中极为深厚的社会关切当中。这一期节目里,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感问题就遇上了一次“旁敲侧击”。当GSG男团结束了与“师父”张凯丽一天的生活之后,他们围坐在餐桌边敞开心扉,聊起了“感情”这件小事,这也让观众得以一窥当下年轻人的情感样态——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于晓光回忆与秋瓷炫的生活时光,自称是“刘慧芳”的“男版复刻”,宠妻成为他维持甜蜜婚姻的第一法则;在大张伟看来,两人之间的深度了解是相濡以沫的基础,他能够嗨翻全世界,唯独只想和对方静度时光;刘宇宁向往的则是偏柏拉图式的恋爱,他不畏惧婚姻生活的平淡,只求能够找到能够相互体谅的另一半;而对于董思成而言,“有眼缘”“三观一致”等硬性条件占有着极大的份量……

事实上,不仅是最新一期节目中对社会议题有投射和延展,行进至今的《我们的师父》,每一期节目都将镜头深深探入了社会生活之中,以内嵌的现实关照拉开时代的立体景深。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前两期节目将目光倾注于社会养老问题,年过八旬的表演艺术家牛犇虽然有自己的私人住宅,但他却选择了住进老年公寓,在这里他不仅每天都能接触到广泛而新鲜的人和事,还能够找到相互理解、兴趣相投的同龄朋友乃至莫逆之交。

当GSG男团与“师父”倪萍相处时,关于女性的一系列议题被置于节目聚焦的视野之中,GSG男团为倪萍奋斗不止、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所鼓舞,也为她在家庭生活中呈现的坚强形象所感动。而在他们走入“师父”韩磊的生活之后,他们看到了舞台上不苟言笑的韩磊的另外一面——平和、淡然、幽默、孝顺。个中也关联着关于家庭、工作、生活等一系列话题,看似平凡琐碎却很有景深。例如有着焦虑症的大张伟,或许就是日常生活中面临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大多数的缩影,而在互联网拥有无数高光时刻的刘宇宁,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坎坷成长经历……

这档有“能量密度”的综艺,好看也耐看

《我们的师父》让观众意识到,每一个心灵角隅、每一个社会侧面都需要有一束光去照亮,而这束光源自我们对于自身以及他人的审视。实际上,整档节目处处都流露着对于整个时代的紧密关切,这种格局和视野的放大亦让节目呈现出了对自我、他者和社会的关照。真正意义上的经验习得,本身就要在对所处世界的动态把握里完成意义的构建。而《我们的师父》在巧妙地制造意义的同时,其自身也成为了一种“典范”。

很显然,《我们的师父》是一场轻松愉快的体验观察,但仅有欢笑远不是这档节目所负载的单一意义。更重要的是,节目让参与其中的代际嘉宾在共同相处中有机会表达和吸收,并生发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深度共鸣。

对于这样一档充满着“能量密度”的综艺来说,做到好看且耐看不容易;而来自于《我们的师父》的启示,也还有着更多值得发散的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