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周密地残忍杀掉了自己的母亲,在很多人眼里北大学子吴谢宇算得上是一个彻底的恶人了。

但是也有人认为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而且大多数人非常想问:是什么造成了吴谢宇的“恶”,有的人看起来天性善良,有人似乎天性邪恶,那么善恶真的是天生的吗?

我也曾一度对这个问题非常迷惑,直到有天,我看到了我国明代思想家、明清时期启蒙思想的先驱王廷相的著作,这个问题才真正在我头脑中解开。

北大吴谢宇弑母,善恶是天生的?答案并非你能预料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明朝潞州(今山西长治)人。在人性“善”与“恶”这个问题上,他提出:

“人物之性,无非气质所为者。”指的是,所谓性即是人的气质——生理和心理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性与道合,则为善;性与道乖,则为恶。”王廷相认为,人性其实并非全善或全恶,而是有其复杂性,是等待完善的。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如果人的气质心性与道义、道德相吻合,则可称为善;若与道义、道德相违背,则可称为恶。

心在王廷相看来,只是一个用来认识世界的主体,而不是一个道德完满的实体,王廷相主张人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善恶”等道德属性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人的道德观念则是人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北大吴谢宇弑母,善恶是天生的?答案并非你能预料

因此在人心中,并不先天就存在道德理性。“皆人之知觉运动为之而后成也。”直接表明了人的善恶并不是生而即有,非习所得的。

然后,他还肯定了后天的教育方式及环境会决定人性的善恶差别:“为恶之才能,善者亦具之;为善之才能,恶者亦具之。然而不为者,一习于名教,一循乎情欲也。”这句话可以译为:作恶的本事,其实善良者也是具有的;为善的能力,恶人也具备。然而他们为什么不去做,不过是因为,一种是“习于名教”,即通过道德的感召而习得了善,一种是“循乎情欲”,即只是任由情绪和欲望的控制而行动。

这让我们想起,一个孩子初始都是按照自己的原始欲望和要求来生活的,比如别人不满足他,他就在地上打滚,即王廷相所说的“循乎情欲”,如果任其发展,总是以满足自我为中心,最后只能是趋恶避善,危害社会。

北大吴谢宇弑母,善恶是天生的?答案并非你能预料

王廷相认为教育具有化恶为善的功效,有变化气质之功用:“圣人取性之善者以立教,而后善恶准焉。故循其教而行者,皆天性之至善也……敦于教者,人之善者也,戾于教者,人之恶者也。”

本句话意指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发扬、发展人性中善的一面,革除、摒弃恶的一面,使人能够安身立命、“其善”造福于人。

总的来说,王廷相认为,人性中其实是有善也有恶,是复杂且不断在变化和发展的,其出生后所遇到的环境和教育决定了这个人的道德走向。也不是简单的“善恶在一念之差”,所有的恶念善行都是长期发展的结果。

而更深层的,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

善恶其实原本并不存在,世间本无善恶。

北大吴谢宇弑母,善恶是天生的?答案并非你能预料

打个比方,如果你因为抢别人的食物而杀死了对方,那么你就是属于自私、邪恶、杀人犯,不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还要背负道德的骂名。但如果是一头狮子因为抢另一头狮子的食物而打死了对方,那么根本是件很正常的事。

道德只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为了维持种族生存,在人们之间逐渐约定俗成的一种意识或概念。什么样的行为被定义为“善”,什么被定义为“恶”,全部都是由后来的人制定出来的。

世间本无善恶。正如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善恶的定义也是这样,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逐渐被制定出来的。

那么,连“善恶”这个东西都是后天才有的,哪能说有的人天生善良,有的人天生邪恶?

所以,吴谢宇弑母,是由于他天性邪恶?

北大吴谢宇弑母,善恶是天生的?答案并非你能预料

答案是,人性根本不能简单地用善恶来看待和评判。

而追究其弑母原因,显然也没那么简单,可以用一句“吴谢宇天生是个恶人”来搪塞过去。而这样一出人伦惨剧,留给我们、留给社会的是深深的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