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週日下午,“三毛之父”張樂平的兒子張慰軍和上海市美協主席、漫畫家鄭辛遙,與讀者相聚思南公館,共憶張樂平先生,同敘三毛漫畫的發展歷程。《三毛流浪記》是無字漫畫,畫面上沒有對話框,就是一幅畫加上一個標題。

從小弄堂走向大世界 84歲的 “三毛”爲何仍受歡迎?

攝影:艾斯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5月13日報道:圓鼻頭、光腦袋、三根短髮,一個滑稽又可愛的男孩,就是小小的“三毛”,他已經84歲啦!

週日下午,“三毛之父”張樂平的兒子張慰軍和上海市美協主席、漫畫家鄭辛遙,與讀者相聚思南公館,共憶張樂平先生,同敘三毛漫畫的發展歷程。鄭辛遙透露,2020年是張樂平誕辰110週年,計劃在上海舉辦張樂平藝術大展,爲讀者全方位、立體地展現其藝術成就。

從小弄堂走向大世界 84歲的 “三毛”爲何仍受歡迎?

現場觀衆與張樂平漫畫作品的複製品合影留念(攝影:艾斯)

三毛漫畫系列作品從上世紀30年代中期一直持續至上世紀90年代初。張慰軍介紹,第一幅三毛漫畫發表於1935年7月28日的上海《晨報》副刊《圖畫晨報》。自此以後,張樂平以“三毛”爲主角,陸續創作了《三毛從軍記》《三毛流浪記》《三毛迎解放》《三毛今昔》《三毛日記》《三毛學雷鋒》《三毛與體育》《三毛愛科學》《三毛旅遊記》《三毛學法》《三毛日記2》系列漫畫。

從小弄堂走向大世界 84歲的 “三毛”爲何仍受歡迎?

1959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流浪記選集》封面

今年是少年兒童出版社《三毛流浪記》出版60週年。1959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三毛流浪記》。張慰軍指着封面說:“上面‘三毛流浪記’五個字是我寫的。”

從小弄堂走向大世界 84歲的 “三毛”爲何仍受歡迎?

《三毛流浪記》意大利版

問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響力波及海外。近年來,三毛漫畫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先後出版了法語版、意大利語版,並獲得第42屆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文化遺產獎”、博洛尼亞童書展世界無字書“特別榮譽獎”,還入選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圖書俱樂部的推薦書單,全世界的兒童讀者都有機會認識和了解中國的“三毛”。

三毛漫畫的發行量已經接近2000萬冊,爲什麼張樂平筆下的“三毛”生命力如此長久?作爲張樂平的忘年交,鄭辛遙用“廣”、“強”、“真”三個漢字概括。

鄭辛遙解釋,“廣”是指影響力廣。《三毛流浪記》是無字漫畫,畫面上沒有對話框,就是一幅畫加上一個標題。“無字漫畫對一個畫家的漫畫敘述故事要求非常高,你要通過一個畫來闡明一個故事,用文字講要簡單很多。”正因爲是無字漫畫,作品的影響力才能如此之廣。解放初期,當時中國民衆識字率不高,張樂平的漫畫,工人甚至三四歲的小孩都看得懂,閱讀量非常廣。

從小弄堂走向大世界 84歲的 “三毛”爲何仍受歡迎?

張樂平,年畫《媽媽安心去生產》(1953年)

從小弄堂走向大世界 84歲的 “三毛”爲何仍受歡迎?

張樂平,《鄉村小女孩》(1979年)

“強”是指表現力強。“這個表現力就是張先生的漫畫繪畫能力。漫畫寥寥數筆,把要害部分給畫出來,這就需要考驗漫畫家繪畫技巧的表達。”鄭辛遙表示,張樂平是一個天才,他沒有經過專門的美術學院訓練,只是在一個私人的畫室裏學習了一年。而天才也是下狠功夫的,夏天晚上蚊子多,張樂平弄了兩個裝滿水的缸,兩個腳浸在缸裏畫畫。他認爲張樂平是不止是漫畫家,更是一位藝術家,除了漫畫,張樂平還會水墨畫、年畫、連環畫、素描、速寫以及剪紙等。

從小弄堂走向大世界 84歲的 “三毛”爲何仍受歡迎?

奶奶帶着孫子一起看《三毛流浪記》(攝影:艾斯)

第三個字“真”指的是真實的情感。關於爲何創作《三毛流浪記》,有資料顯示,當時張樂平回家經過弄堂的時候經常看到一些要飯的流浪兒童,衣服穿的破破爛爛,圍着一個爐子在取暖。有一天晚上下了雪,第二天一早出門,他發現三個流浪兒中的兩個已被活活凍死了,有感而發畫出了《三毛流浪記》。此外,張樂平會買大餅油條給這些苦孩子喫,近距離接近這些孩子,瞭解他們的生活。“‘三毛’不是畫家在家裏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畫家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一個藝術家、一個有正義的人的良知。”鄭辛遙認爲,“真”是“三毛”的靈魂和核心,離開這個字,“三毛”不會這麼深入人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