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越陶瓦上的文字内容,涉及吉祥语、官职制度、姓名制度、度量衡制度、建筑制度等,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发展程度,是岭南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者。根据记载,1907年广州修建广九铁路,在东山发现文字陶瓦,这是岭南首次发现南越国文物。

南越国戳印“右官”陶瓦,

南越国“贫”字陶拍,

南越国拍印“官”字陶瓦……

近日,102件南越陶瓦等文物亮相

省博“岭南文脉——王贵忱捐献陶瓦展”!

展览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对南越陶瓦的发现,制法及内容略做说明。第二单元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南越陶瓦的研究历史作一简略说明,体现了岭南学人代代传承,为岭南文化做出贡献的事迹。

展品中包含中国知名文史学者王贵忱捐献的多年收集陶瓦中遴选的陶瓦实物,精拓墨影、相关文献以及南越王宫博物馆所藏部分出土实物。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阮华端表示,本次展出的陶瓦,为研究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越陶瓦上的文字内容,涉及吉祥语、官职制度、姓名制度、度量衡制度、建筑制度等,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发展程度,是岭南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者。

陶瓦:广州历史进程的见证物

秦末汉初,赵佗建立南越国,将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先进文化和社会模式引入岭南,实现了岭南社会跨越式发展,使岭南进入了文明社会。本次展示的这些陶瓦,正是这个历史进程的见证物。

根据记载,1907年广州修建广九铁路,在东山发现文字陶瓦,这是岭南首次发现南越国文物。

20世纪90年代,随着南越王宫遗址的发掘,出土陶瓦的形制与民国发现陶瓦一致,为民国发现陶瓦的年代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南越陶瓦的制法可分为模制、戳印、拍打等三种方式施制而成,上面所书文字,乃是起到管理者“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作用。

近百年来,诸多岭南学者参与相继发掘、研究、保护这些重要文物,为弘扬岭南文化做出不懈努力。

展品率先看

南越国戳印“右官”陶瓦

灰白陶,坚硬致密,残片呈不规则形,中有戳印“右官”文字。方形戳印陶文,字形方正,结构严谨,此批陶文应出自当时南越工官之手,以为管理者“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作用。

南越国“贫”字陶拍

灰褐陶,坚硬致密,残片呈不规则形,陶拍,拍上有圆点纹和贫字样,底纹与文字结合,一次拍印成型拍印文字。

南越国“万岁”陶瓦当

灰褐陶,坚硬致密,呈圆形,模制的陶文瓦以万岁瓦当为大宗。万岁是当时常用的吉祥用语,汉高祖时太中大夫贾进《新语》,“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

万岁瓦当皆为阳文篆书,按书体又可分为正体、反文,也有近似鸟篆文的变体,从文字笔法、书风和布局来看,来自不同的匠人之手。

南越国拍印“官”字陶瓦

灰白陶,坚硬致密,残片呈不规则形,拍印文字多出现在绳纹板瓦上,多为正文,少部分为反文。拍印“官”字陶瓦较为普遍,应该是当时官制陶瓦中的使用较多的一类陶瓦。

岭南文脉——王贵忱捐献陶瓦展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6月10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来源:广州日报。

声明:相关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属来源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