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每週一,波布非洲精選的《撒哈拉之南---女記者的非洲視界》一書,本週開啓第三部分“生活在那片熱土上的人們”的內容分享,讓我們跟隨記者劉暢開啓一段生動的非洲之旅,心動非洲,撒哈拉之南

第三部分生活在那片熱土上的人們

開車經過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交通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時,總能看到一羣活躍在馬路上的小販,他們將國旗披在背上,將傘帽頂在頭頂,嚮往來的車輛兜售麪包、可樂、水果、汽車配件、報紙、地圖、電話卡,甚至聖誕樹、充氣游泳池、穿衣鏡、藝術畫……販賣的東西幾乎涵蓋了人們所有的衣食住行。

隨着津巴布韋農業的凋敝,大量農村人口遷徙到城市,但城市裏的失業率也居高不下。這些外鄉人找不到工作,租不起店鋪,只好在街頭擺個小攤,賣點日常用品。而有些人往往連一個街邊小攤也搶不到,只能將流動攤位擺到了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而在他們身邊,汽車時常呼嘯而過,危險時刻伴隨左右。在我看來,他們就是在拿生命叫賣。

可以賒賬的流動報攤

圖1 科斯塔穿梭在汽車當中賣報紙

哈拉雷沒有固定的報攤,賣報人都是在街頭叫賣。執政黨的《先驅報》和反對黨的《每日新聞報》是小販們最愛賣的報紙。二街路口,最常見的賣報人是一老一少。我每次路過街口,都能看到他們嫺熟地將一張張報紙塞進一個個短暫停留的汽車當中。

後來我主動停下車找他們攀談,才知道年紀大的賣報人叫拉烏莫,今年45歲。但他滿臉風霜,看起來已是60歲的模樣,他說,他已經在此處賣了20年的報紙,每天可以賣出一百份左右。

我問拉烏莫賣報紙的祕訣是什麼,他說,“這些報紙都是1美元一張,對於大多數哈拉雷居民來說並不便宜。但我有辦法留住顧客。當我遇到顧客說沒有錢時,我就讓他把報紙先買走,回頭再付錢。”

我詫異地問他:“那些顧客走了,還能再回來送錢嗎?”

“當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能把錢送回來。”他自信地說。

拉烏莫身邊還帶着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徒弟科斯塔。科斯塔高中畢業後求職四處碰壁,於是也跟他賣起了報紙。科斯塔身手非常矯健,每當車輛停下,他就飛快地跑到車輛當中,尋找有意向的顧客。爲了引起司機注意,他身穿黃綠色的反光衣,但反光衣畢竟不能護體,當兩人高的大卡車從他旁邊擦肩而過的時候,着實讓人替他捏把汗。

每天清晨,拉烏莫和科斯塔每天都會把當天報紙的宣傳頁貼在身邊的電線杆和紅綠燈的杆子上,這樣司機老遠就可以看到當天的頭條新聞是什麼。每個車流量大的十字路口往往都會有賣報紙的小販,因此路口的電線杆往往都被報紙打扮得花花綠綠,成爲哈拉雷的街頭一景。

拉烏莫和科斯塔告訴我,賣一份報紙能有10%的利潤,如果賣上一百份就有10美元的收入。賣一張電話卡有8%的利潤,全部加起來一個月能有個五六百美金的收入。這份工作勉強能維持家用,但非常辛苦,一年365天,除了每週日上午去教堂,他們天天都會來街頭上班。

流落街頭的藝術家

圖2 坦烏在大樹上賣作品

在十字路口,往往還能看見有人舉着精美的油畫、秸稈畫、裝飾畫叫賣。這些藝術品本應在畫廊裏或者工藝品店裏展覽出售,現在卻淪落街頭,讓人看着有些不是滋味。

坦烏是一位津巴布韋的藝術家,他擅長用種子、樹皮和草杆貼成表現非洲風情的作品,這些作品樸質大氣,掛在家裏是不錯的裝飾。他曾經有自己的藝術品店鋪,但這些年生意難做,他再也沒錢續租鋪子,只能將作品掛在路旁的大樹上,趁來往車輛等紅綠燈的幾十秒鐘向人們推銷他的作品。由於生活貧困,三十出頭的年紀已顯蒼老。

坦烏說,他的作品有時可以賣到二十美元一件,但買的人並不多,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兩三件,但也有不少時候一天都賣不出一件作品。所以他的收入很不固定,有時三百美元,有時五百美元。

坦烏住在哈拉雷郊區,由於賣畫難以維持家用,他平時還在家裏種些玉米,養一些雞羊。有時會把家裏養的牲畜拉到城郊來賣,貼補家用。他告訴我,他有兩個孩子,大兒子上了小學,但這個學期已經沒有錢交學費了。他只能給校長說好話,先欠着學費,等有錢了再補上。

游泳池舉着賣

圖3 紹萊和同伴嚮往來車輛推銷游泳玩具

在保羅戴爾路和察柴爾路的交匯口,一年四季有人扛着游泳圈、充氣游泳池在兜售。三十歲的紹萊已經在這裏賣了7年的游泳充氣玩具,所有的玩具都是從中國出口南非、再從南非出口到津巴布韋的。別看哈拉雷經濟凋敝,但英國人留下的游泳傳統卻沒有變過。城裏帶院子的宅子都建有游泳池,而沒有游泳池的人家也會想方設法買個充氣游泳池給孩子玩。

紹萊說,和游泳相關的充氣玩具非常好賣,每天都可以賣掉幾個游泳圈、兩三個大的充氣游泳池和充氣船。一個月保守估計能掙到七八百美元。最初,他只是一個人扛着游泳圈在街頭賣,後來有些家鄉的朋友來投奔他,生意越做越大,他們還在附近的民房裏找了個庫房儲存這些貨物。

紹萊說,雖然是街頭買賣,他也是有經營許可證的,爲此,他每年要給哈拉雷市政部門交150美元。他指了指身邊的同伴說,“他們都沒有執照,有時城管來檢查,會沒收他們所有的商品,將他們帶到警察局,不過交個5美元的罰款,連人帶貨就全放了。”頓了頓,紹萊又補充說,“但如果沒收的是電話卡,他們就沒那麼幸運了。城管會順手把電話卡放進自己的腰包,要是要不回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