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季羡林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写了数篇论文,毫无疑问这些打印的工作都是伊姆加德完成的,直至1945年季羡林离开德国前,季羡林还经常去她家打字。两人不得不分开,面对季羡林的离开,伊姆加德没有多说什么,她擦干眼泪,努力挤出一丝微笑,然后在论文稿的最后,打上了一行字:“一路平安。

晚年的季羡林在写长篇回忆录《留德十年》时,首次披露了他早年在德国的一段爱情经历,这段爱情的女主角就是伊姆加德,而季羡林就是改变她一生的人。

季羡林

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季羡林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9月季羡林赴德国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学,主修印度学。

而季羡林居住的地方就在伊姆加德家对面,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季羡林与伊姆加德相识。

1937年,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而论文在交给教授之前必须打印成稿。这可难住了季羡林,因为他买不起打字机,更不会打字。

上过大学的都知道,论文根本不是写几稿就能成的,这中间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工作量非常巨大,更何况是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

正在这个时候,伊姆加德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而她索要的报酬则是让季羡林陪她走遍哥廷根的每个角落。

伊姆加德

这不仅是无偿的帮助,而且在另一层面,也是伊姆加德主动的在向季羡林表达好感。

接下来的日子里,季羡林频繁前往伊姆加德家,而伊姆加德则不辞辛苦的打印论文稿件,同时两人也开始游览哥廷根的每一处景点。

季羡林的博士论文大概持续了四年,而伊姆加德为季羡林的论文一打也是四年,终于帮他完成了博士论文,这四年间,两人的足迹也遍布了哥廷根,可以说,每一处景点都有二人的回忆。

季羡林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写了数篇论文,毫无疑问这些打印的工作都是伊姆加德完成的,直至1945年季羡林离开德国前,季羡林还经常去她家打字。

单凭伊姆加德为季羡林打印这么多年的论文,伊姆加德对季羡林是有恩的,她对季羡林也是有很深的感情。

终于,时间到了1945年,季羡林也要回国了,伊姆加德的内心是痛苦的,可季羡林的内心又何尝不痛苦,但他同时也是纠结的,因为季羡林早已有家室,虽然季羡林的婚姻是包办婚姻,虽然没有爱情可言,但是他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季羡林曾在日记里写道:

吃过晚饭,7点半到Meyer家去,同lrmgard打字。她劝我不要离开德国。她今天晚上特别活泼可爱。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但又有什么办法?像我这样一个人不配爱她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孩子。

两人不得不分开,面对季羡林的离开,伊姆加德没有多说什么,她擦干眼泪,努力挤出一丝微笑,然后在论文稿的最后,打上了一行字:“一路平安!但请不要忘记。”

可能连季羡林自己都没有想到伊姆加德对他有多么痴情,二人分开后,伊姆加德终身未嫁,独自到老。

2000年,香港电视台一位女导演在拍摄季羡林的传记片时,专程前往哥廷根打听伊姆加德的下落。幸运的是,伊姆加德还在人间。让人感动的是伊姆加德依然保存着那台老式打印机

伊姆加德对这位女导演说:“瞧,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一直在等他回来。我的手指依然勤快灵活呢,我甚至还能打字!”真没想到,伊姆加德伴着这台打印机,一等就是一辈子。

其实季羡林又何尝不在思念着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季羡林赴德访问时,曾专程来到了伊姆加德家的门口。

但是二人却未曾相见。说起这个原因至今读来都很遗憾。

当时伊姆加德其实就住在原来房间的楼上,可惜住在她原来房间的新住户不认识她,这个住户告诉季羡林没有伊姆加德这个人,季羡林只能失望的离开。

没想到,季羡林与伊姆加德竟这样擦肩而过。从此二人再未相见。

读过神雕侠侣,都知道郭襄的故事,一见杨过误终生。伊姆加德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季羡林,她付出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年少的承诺,执着的相守看似美好,却是无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