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貸款、仿冒APP成網絡新騙術,超150萬人受騙!

撰文 | 維姆

編輯 | 維姆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你關心自己在互聯網上的隱私嗎?

近日,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網站發佈《2018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綜述》,報告指出,大量虛假的“貸款APP”並無真實貸款業務,僅用於詐騙分子騙取用戶的隱私信息和錢財。

該報告顯示,抽樣監測發現,在上述虛假的“貸款 APP”上提交姓名、身份證照片、個人資產證明、銀行賬戶、地址等個人隱私信息的用戶超過150萬人,大量受害用戶向詐騙分子支付了上萬元的所謂“擔保費”、“手續費”費用,經濟利益受到實質損害。

此前,讀者谷樂平(化名)對「消費金融頻道」爆料稱,自己曾遭遇類似事情,不但沒能貸款而且還被騙了幾千元。

虛假貸款、仿冒APP成網絡新騙術,超150萬人受騙!

步步爲營設局

今年初,谷樂平接到一個電話,電話裏的人自稱某消金公司的業務員;他正好手頭有些緊,於是電話裏的指引下載相關APP。

虛假貸款、仿冒APP成網絡新騙術,超150萬人受騙!

隨後,一個自稱上述消金公司的客服,通過網絡渠道聯繫他,並告訴他要辦單才能貸款,“是客服打電話教我一步一步如何操作的。”他對「消費金融頻道」表示,客服稱要幫忙做單才能辦理貸款。

什麼叫做單呢?谷樂平告訴「消費金融頻道」,客服提供了一份資料,要他按照對方提供的資料在APP中填寫並完成認證,住在哪裏、什麼職業、賺多少錢,資料裏面都有。

他按照指示提交了貸款申請,於是公衆號很快傳來通過審覈的消息,隨後顯示正在下款等字樣。但是,事情出現了轉折:APP上顯示因其銀行卡異常,所以不能放款。此時,客服又出現了,並表示如果想要順利放款就需要先交押金。

“押金是爲了驗證還款能力。”而且客服向其保證放寬之後,押金會退還。

隨後,客服發來一個鏈接,點開後單號下面附帶了一個收款二維碼。谷樂平兩次轉賬一共付給對方賬戶3600元。

後面的結果大家應該都猜到了,即使是交了不菲的“押金”,這筆貸款也沒有到賬。第二天,對方的電話已經停機了…

其實在此過程中,有很處可以看出破綻,比如破綻較大的一處爲第一次的收款方爲“新鮮蔬菜”全稱則是某市的一羊肉粉館,而第二次的收款方則爲“茶飯餐飲”。

顯然,施騙者十分了解受害者的心理,精心佈局,步步誘導,完全不給其思考時間。

虛假貸款、仿冒APP成網絡新騙術,超150萬人受騙!

網絡騙術翻新

上述報告稱,近年來,隨着互聯網與經濟、生活的深度捆綁交織,通過互聯網對網民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手段不斷翻新,先後出現了“網絡投資”、“網絡交友”、“網購返利”等新型網絡詐騙手段。

虛假貸款、仿冒APP成網絡新騙術,超150萬人受騙!

最近“殺豬盤”的事情可以作爲網絡交友詐騙的典型案例。所謂殺豬盤,就是先和豬建立起較爲融洽的關係,摸清底細,然後讓這些豬在愉快的心情中心甘情願走向他們的屠刀,被殺後還找不到屠夫在哪。他們把那些感情寂寞的人叫做豬,把建立戀愛關係叫做養豬,把最後的詐騙叫做殺豬。

每個殺豬盤都有明確的分工。一般分爲話務組、供料組、技術組、洗錢組四類,其中供料組和技術組算是技術工種,一般不露面,話務組是直接和“豬”打交道的人,洗錢組最爲關鍵,一般是老闆自己控制或者聯繫渠道。

據媒體報道,這些“殺豬盤”許多都開設在東南亞地區,這些年實體賭博不景氣,網絡賭博開始興起。

若是遇到“網絡投資”、“網絡交友”、“網購返利”等詐騙,請注意不要貪小便宜,遇到金錢相關的話題要多留一個心眼。

虛假貸款、仿冒APP成網絡新騙術,超150萬人受騙!

“李鬼”短信出沒

隨着我國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普及,2018年通過移動應用實施網絡詐騙的事件尤爲突出。

CNCERT還發現,具有與正版軟件相似圖標或名字的仿冒APP數量呈上升趨勢。2018年,CNCERT通過自主監測和投訴舉報方式共捕獲新增金融行業移動互聯網仿冒APP樣本838個,同比增長了近3.5倍,達近年新高。

虛假貸款、仿冒APP成網絡新騙術,超150萬人受騙!

報告指出,這些仿冒APP通常採用“蹭熱度”的方式來傳播和誘惑用戶下載並安裝,可能會造成用戶通訊錄和短信內容等個人隱私信息泄露,或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私自下載惡意軟件,造成惡意扣費等危害。

此外,利用僞基站羣發短信等詐騙多發。

僞基站冒充任意號碼,包括110、120、10086等,欺騙性極強。在涉“僞基站”的警情中,最爲突出的是嫌疑人冒充銀行官方號碼發送詐騙短信,謊稱網銀或電子密碼器升級,誘騙羣衆登錄短信上的釣魚網站以獲取銀行賬號和密碼。

「消費金融頻道」提醒,冒充銀行客服的“李鬼”短信,極有可能與真正的短信出現在同一對話框內,極具迷惑性。此外,部分嫌疑人甚至冒充事主使用其手機號碼發送短信,在其親朋好友、同事等熟人中實施定向的詐騙。

這些“僞基站”迷惑性很大,對於虛假異常的短信要提高警惕,尤其不要輕易打開陌生鏈接。

隨着技術的升級,詐騙手段也在升級,在與陌生人聊天或接到陌生電話、短信時,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尤其涉及到金錢、投資等要三思而後行,若發現被騙,請及時報警。

虛假貸款、仿冒APP成網絡新騙術,超150萬人受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