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隨着各大中小學校陸續開始線上開心,在線教育行業因疫情再度爆火。教育培訓行業是教育分期的積極推動者,教育分期也因此再次受到關注,不少業內人士覺得這或許是經歷了教育機構雷潮後教育分期再次發力的新機會。

撰文 | 王別鬧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疫情導致人們無法正常出行,諸多行業受此影響無法正常開工,但也有個別行業因順應疫情特殊時期的需求而得到逆勢發展。隨着各地學生陸續網上開學,這場疫情可以說助攻了在線教育的發展,甚至給學生提供線上學習功能的辦公軟件都成爲熱議中心上過幾次熱搜。疫情很有可能會變成在線教育的一個分水嶺。

原本趨於平靜的在線教育行業,因爲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迎來了一次爆發性增長。疫情期間,伴隨着“停課不停學”的口號,各種互聯網教育產品潮湧而來。教育機構是教育分期的積極時間。推動者,線上教育品牌復興,教育分期好像也看到了新機會。

教育分期負面輿論多

教育分期是用戶在購買學習課程時,申請的用於支付學費的分期產品。但是實際應用中,“預付式+消費貸”讓好好的分期貸成了“分欺貸”,出現了在購買課程時不知是分期支付導致退課、退款出現困難,教育機構捲款跑路停課不停貸等情況。

一些培訓機構以“緩解學生支付壓力”爲由向學員提供學費分期支付服務,有些銷售人員還會反覆強調“分期”“免息”等好處,有意迴避“貸款”等字眼,引導消費者購買更多課程。

有關教育分期的投訴中,最常見的投訴問題類型主要是:退費難、被分期貸誤導等問題。不少投訴者反應,雖然銷售顧問在繳納學費之前百般承諾“不滿意可以退款”,但是真正要退款的時候就會被推三阻四,銷售顧問用各種理由拖延退款時間。

教育分期是一筆貸款,一旦審批通過,退款就很難了。以百度“有錢花”爲例,“有錢花”表示自己是資金提供方,無法單方面直接終止貸款。用戶只能通過依據合同要求商戶辦理退貸,如果合同中缺乏相關協議,就沒辦法辦理退貸。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推薦分期購買課程的機構,事先跟消費者反覆保證“學不會包退款”“不滿意隨時退”,但是一旦消費者完成購買,退課的訴求就很難達成的原因。

人民日報也曾專門發文批評教育分期貸亂象,一項原本可以消費金融、教育機構、消費者共贏的金融創新模式,卻被不合規的操作逐漸演變成來了一場“信貸套路”,教育分期聲名狼藉。

遇轉機再度發力

雖然教育分期亂象叢生,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它確實有市場。

國務院辦公廳曾在《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規範收費管理,要求培訓機構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協調一直,“不得一次性收取事件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雖然《意見》主要針對的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線下培訓機構,但是線上線下各時段的培訓機構都會想辦法說服家長通過分期付款這種每月支付一次課時費的形式,避開《意見》的相關規範。這無意中給教育分期提供了助力。

既能多銷售課程,還能保證足夠的現金流,教育機構非常樂於推薦教育分期產品。教育類客單價格高,一次性支付高額學費對消費者來說也會顧慮重重,用戶對教育分期有需求。加上教育場景下的用戶大部分資質好,尤其是在線教育,用戶多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及二線省會城市,都市白領和年輕父母是主要用戶羣體。

海爾消費金融負責人曾表示,目前海爾消費金融就主要選擇在線教育行業的頭部機構進行合作,“我們發現在線教育分期這部分資產質量也明顯優於其他場景的資產表現”,而且海爾金融的在線教育分期資產逾期率不足1%。市場的需求和教育分期市場的良好表現,極大提高了消費金融機構投身教育分期市場的積極性。

經歷過野蠻發展的在線教育在經過了前幾年機構跑路、暴雷之後,受此次疫情影響出現了市場空缺,在線教育再度火熱,教育分期市場也開始行動。曾經的線下貸款巨頭恆昌集團正在尋求包括銀行、持牌機構在內的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扶持,向教育分期領域發力;小牛普惠宣佈大力發展醫美和教育分期......

但是,教育分期市場中的頭部教育機構已經被百度、微粒貸等把控,新入局的玩家能搶佔的市場空間有限。並且老玩家把控的頭部教育機構內學生資源比較優質,機構跑路的風險也相對較小。如果只能佈局二線教育機構,對機構市場運作能力有很大的考驗,資金方的資金成本也會提高。教育分期領域的風險並不會因爲在線教育的爆火消失,如何解決風險問題始終是入局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另外,2019年11月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發佈了《關於加強預付式消費市場管理等意見(徵求意見稿)》等7份公開徵求意見的文件,針對教育貸的規定是,培訓機構不能引導消費者使用分期信貸方式支付大額消費,這裏的“大額消費”應指1萬元以上的課程項目。從這份徵求意見稿來看,政府對教育分期的管理已經提上日程,教育分期市場發展還需要看監管如何發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