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是個淚點低的人,卻偏偏總喜歡看催淚電影,每次哭的稀里嘩啦。

用催淚效果來評斷《和聲》,這是一部較爲成功的煽情電影。

煽情有高低之分,一部糟糕影片中偶爾靈光閃現的動人畫面,會被其餘的失敗部分抵消、掩蓋。

《和聲》沒有出現這種糟糕的局面,它的感人畫面,也就是淚點,基本達到了疊加的效果,在劇終達到頂點。

而這,就是韓國催淚電影最迷人的地方。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每個人總會遇到一類電影,你不是那麼在乎演技,不是那麼在乎情節,也不是那麼在乎畫面,

但你總是忍不住一遍遍地看,看的時候總是抹着眼淚擤着鼻涕。

明知道韓國電影會很煽情,但仍然有不少看過電影《和聲》的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當老教授文玉微笑着走向刑場的時候,觀衆的心底都會湧出一陣悲涼。

當女囚們在舞臺上深情演唱的時候,相信沒有哪個觀衆能夠忍住感動的淚水。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她們就是是那樣一羣人,微妙地被生活驅趕着的一羣人。

曾經懈怠着,疲倦着,可是終有一天卻不得不叛逆着,反抗着。

她們會失去了和男人相互愛慕的日子,雖然這些日子或許從未存在過或許全是謊言。

她們失去了看着生活一天天變化的自由,雖然這些自由或許籠罩在獸慾中或許被金錢壓榨枯乾。

她們失去的是作爲女人花朵一般地被寵着的恬靜的內心。

她們剩下的是純粹的、明媚的的親情、理想、歡快。依舊保留對愛的憧憬、堅強的力量、釋然的胸懷、對未來的渴望。

音樂,和母性一樣,是上蒼給女人最大的恩典。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音樂能夠治癒傷痛的心靈,哪怕是傷痛的記憶曾侵蝕靈魂。

若是找到一種渠道和方法,使彼此的心靈上的傷痛得到暫時性的緩解,釋放內心的傷痛、轉移意念,亦算得上是一種解脫。

引吭高歌的歡暢與舐犢情深的母愛,都洋溢着幸福和溫暖的光芒。

而高牆囹圄所透射的是冰冷禁錮的陰沉。

二者就像兩組迥異的弦律,斷然調奏不出和諧樂章。

若生命只剩下一首歌的時間,那是否會學會寬恕?

《和聲》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這個世界真的無法阻擋韓國人催淚的本事,也無法阻擋韓國小演員的飆演技。

《和聲》的故事和《7號房的禮物》有點相似

讓人完全沉浸其中,無法分辨這部電影在講什麼,就是在那無緣無故掉眼淚。

愛與美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典型的夢想催淚劑。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電影是借邊緣羣體借家庭情節劇和勵志片之殼重生。

這種通俗非濫情,而是建立在普世情感之上,這個看似簡單不入眼的東西恰恰被中國觀衆所忽視,體制囹圄絕對不是託辭。

《和聲》是2010年初公映的韓國電影,由導演康大奎執導,有參演過《搞笑一家人》《我親愛的朋友們》的老戲骨羅文姬,她的電影都是高分啊。

而影片的女主角金允珍是首位進軍好萊塢成功的韓國演員。

豆瓣8.6,感覺還是打低了啊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影片的英文名爲“Harmony”,即是和聲歌唱的意思。

但韓語裏面母親的發音好像和“armony"很類似,香港譯名叫《巨聲媽媽》,不知是否存在此種考慮。

影片所表現的也正是歌唱藝術中的和聲形式.

其主線便是一羣女犯在監獄裏組成了特殊的合唱團並取得演出成功的故事。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和聲》以親情爲主,也碰觸了韓國的社會問題,還有法制度的變化。

另外還有任何韓國電影屢見不鮮的家庭暴力等

編劇沒有因爲野心過大而失控,而將主題偏向宏大的社會問題恰到好處。

影片從女子監獄這個角度切入,抓住親情,導演謹慎、知足、聰明,用情煽情,沒有搖擺在煽情和社會問題之間。

拿同樣煽情的印度電影《我的名字叫罕》爲例,這部電影在愛情的主線上添加了一堆宏大問題:宗教信仰、恐怖主義、種族歧視、媒體正義等。

讓人感動之餘不禁沉思,嚴酷冰冷的法律面前是否還有人情?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監獄給我們的印象是灰暗的,權利的濫用,囚犯的頹廢,完全沒有一片生機。

監獄是最常見的禁錮形象,被禁止的權利、被禁止的自由,

甚至連愛也被禁止——女性無權撫養她的親生骨肉。

而這部電影,卻給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牢獄生活,有快樂、有悲傷、有感動、有人情味...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影片講述的是一所女子監獄合唱團的故事,權利和自由被禁止,愛的付出也被禁止。

但愛與情感屬於心靈,永遠無法禁止。

即使是那些喪失希望,將自己封閉起來的人,內心亦藏着因受傷而塵封的愛。

從抗拒到接受,她們最終將情感釋放,一起完成了一首動人的生命之歌,這是無法禁止的生命之聲。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曾經有部電影《我們的幸福時光》與此片類似,也涉及到監獄題材。

監獄題材絕對是上佳的文學劇本,

只要給出深度的人性描寫,反差式表現就能激起到巨大的戲劇效果並感情催化之用,

令罪犯獲得觀衆的極大憐憫與深思。

當然,是那些”善良“的罪犯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電影以女性爲題材,又與刑法等結合起來,影片的視角比較獨特。

近來韓國電影的女性題材有爆發之勢,緊隨《和聲》之後也取得了商業成功的《奶奶強盜團》,以老年女性爲角度,可以說是一部新穎的催淚喜劇片。

戲骨羅文熙在這兩部電影中,都擔當了很重要的調劑角色。

扒一扒在韓國藝術片陣地,女性題材則有李滄東07年的《密陽》,全度妍靠該片摘得戛納影后桂冠。

由樸常樹執導、全度妍主演的《下女》雖是翻拍自經典老片,也順應了這股潮流。

反觀國內電影題材的狹窄,儘管不乏女性角色但質量卻令人深思。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影片講述了一所女子監獄合唱團裏發生的故事。

女犯人貞慧(金允珍飾)在獄中生下了兒子敏宇。

這個來之不易的小生命對貞慧的意義重大,然而,監獄畢竟不是養育孩子的地方。

等到敏宇長到18個月,監獄勢必要爲他找到一個收養家庭,這對貞慧來說心酸且無奈。

監獄的女官方科長一向對犯人持有偏見,但小敏宇的出現令這個慣常冰冷的女人也爲之心動。

但8個月後,貞慧仍要面對和兒子分離的時刻。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某日,監獄內舉行了合唱團的表演,深受感動的貞慧向獄長提議,

組織一個由犯人組成的合唱團,充實大家的精神生活。

於是,獄長同意了貞慧的建議,並承諾她,如果她可以成功組建合唱團,她可以和兒子共同外出。

然而,對於連兒子聽了她的歌聲都會啼哭不止的五音不全者來說,組建一個合唱團對於貞慧是一個艱鉅的考驗。

但是爲了可以和兒子呆在一起,貞慧決心一搏。

這時,獄友們紛紛伸出援手。

包括曾爲大學音樂教授的文玉、做過民歌歌手的花子、成日幻想羅曼蒂克故事的原職業摔跤手延實、緊鎖心門不肯與外界溝通的由美等

此外新來的女官娜英也爲合唱團的成立提供了精神物質兩方面的幫助。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合唱團因母愛和感動組建,必將綻放出更溫暖的花朵。

雖然因錯手殺死丈夫而入獄,但幸好貞惠仍能保住懷中骨肉,

亦因爲這個在獄中誕生的“天之驕子”,這個女子監獄從此充滿了歡樂笑聲。

其實無論是殺人重犯還是幫會大姐大,每個女囚都揹負着悲傷的過去...

因此貞惠更下決心要組織一隊監獄合唱團。

即使大家的外形各種各樣,自己又嚴重五音不全。

但各人都努力合唱出最真誠的歌聲去治療彼此的創傷,併爲將被送去寄養家庭的敏宇送上最後的祝福。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每一個在獄中的女犯人們,背後都有一段心酸的往事。

羅文姬飾演的文玉,是音樂大學的教授,一個氣質文雅的老太太。

她對於那些年輕的女孩子,像媽媽像老師,帶着幾十年的人生智慧,看似豁達淡然,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女兒不肯認她的悲傷。

她因丈夫和好友的背叛衝動殺人入獄被判死刑。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由美是個唱歌很好的音大學生,內心的掙扎和愧疚讓她多次自殺,孤獨的活在自己的世界等待死亡。

她因殺死了強暴自己的繼父而入獄。

從此封閉內心,不再相信任何人。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孔獄警是個有些迷糊又善良的女孩,她爲了大家會挨訓會流淚。

但她彈鋼琴的樣子、她唱歌時的靈動、她笑起來的時候都好美。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在這裏補充一句,韓國刑法規定,女犯人在監獄生產後,可在監獄育兒的時間爲產後18個月。

但期滿時必須將孩子送出監獄由其他人領養。

貞慧所面對的恰恰是這樣一種辛酸和無奈。

影片一開始就是貞慧在監獄中生下敏宇的鏡頭。

作爲母親,她經歷了在獄中生子這樣一個極其特殊的時刻,同時又必須接受18個月後與兒子分離的命運。

兒子生下之時,就是她與孩子分離倒計時時鐘的敲響之日。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而屬於他們母子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半。

可以設想,與愛子離別的鐘聲越來越近的時候,天底下的母親會多麼地寢食難安,又會多麼地不顧一切。

因此,當監獄看守所長承諾她如果將合唱團辦成功的話就可以與兒子到監獄外享受一天的自由生活的時候。

這個唱歌沒有天賦、一唱就能把兒子唱哭、根本不知合唱團如何組織的母親,

卻毅然決然地走上了組織獄中合唱團的艱難而充滿希望的路。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再不得不說一句,影片中的文玉是一個塑造得非常飽滿的母性慈愛形象。

她在獄友中年齡最大,入獄時間最長,人生閱歷最深,處事經驗最豐富,

時時處處都有長者風範。

比如爲小敏宇慶祝週歲生日的時候,小敏宇抓周居然抓了一副手銬,讓大家始料未及目瞪口呆,

是文玉首先打破尷尬,笑着說敏宇以後會做大法官,從而讓大家對珉宇的未來又充滿了期望。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在監獄管理者方科長氣憤地撕碎大家爲敏宇慶祝週歲生日所拍的合影照片之後,

又是文玉通過向貞慧分析方科長沒生過孩子的嫉妒心理,巧妙地化解了貞慧的心理陰影。

新獄友進來之後,還是文玉委婉地勸說老獄友們手下留情,給孩子留下好的榜樣。

由美與貞慧發生爭執並自己撞牆受傷回到牢房後,不懂事的小敏宇跑過去抱住她的頭,大家都生怕這個對孩子有偏見的姑娘會採取不良的行動。

而文玉卻對由美大聲喊:敏宇是看你頭疼幫你吹吹的。從而緩解了緊張的氣氛。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敏宇因爲不習慣聽媽媽的歌聲而哭鬧不止的時候,又是文玉主動站出來,抱過敏宇,爲他哼唱甜美的歌曲讓孩子進入夢鄉。

在看望因與其他女囚大打出手而受傷的由美時,是文玉十分理解宥美並對貞慧說出的“自己也無法原諒自己,一天天地活着就像在受刑”的話。

擊中了由美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讓她潸然淚下。

是她將由美當成自己女兒看待的一系列舉動,融化了積壓在由美心中的冰雪。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還是她,在敏宇離開後貞慧無法承受那種巨大的失落與空洞的時候,告訴貞慧坦然面對,

“只有自己笑了孩子纔會笑,該相見的人總會在某一時刻再相見。”

從而讓貞慧重燃生的希望。

然而她的女兒賢珠卻並不理解她的做法,始終對她非常冷漠,甚至當着她的面說出“讓你像在地獄一樣活着”的話。

獄友們都經常有親友的信件或包裹傳遞進來,只有文玉總是得不到女兒的關愛。

她給女兒寫了無數封信卻都如泥牛入海,她打電話給女兒卻被女兒生硬地掛斷。

她在安慰這個體貼那個的同時,自己卻不得不忍受着親人不親的巨大傷痛,直到最後才與女兒和解。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影片很好地使用了對比的藝術表現手法,通過橫向和縱向的對比,來揭示影片所要表達的人間真愛的主題。

從橫向來看,有冷漠嚴肅的方科長與熱情似火的獄警孔娜英之間的對比;

有個性不同、經歷不同的獄友之間的對比;

有大權在握的警察與寄人籬下的囚犯之間的對比;

有天真無邪的孩子敏宇與心事重重的母親貞慧的對比;

有臺上演員與臺下觀衆的對比,也有角色換位的對比。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從縱向來看,有敏宇在監獄中與母親朝夕相處但數年後卻對生身母親視而不見的對比;

有由美入獄時挖苦貞慧在獄中生子但此後卻因爲其他女囚推倒敏宇而奮起與對方大打出手的對比;

有文玉先是不肯參加合唱團後又認真對待指揮工作的對比;

有合唱團成立之初的毫無章法經常爭吵打罵與此後親密無間如同一家人並走出監獄大門參加全國女子合唱大賽的對比;

有貞慧起初一唱歌孩子就哭與此後能把哭鬧的孩子唱到熟睡的對比;

有由美入獄時誰都不理與後來引吭高歌的對比;

有貞慧與由美在獄中曾經因爲生孩子一事而發生過激烈的爭執與此後由美主動教貞慧唱歌的對比;

有方科長開始時對合唱團的不支持不理解與結束時對她們的演出微笑着給予掌聲的對比等等

這些對比相互呼應,相互映襯,很好地完成了情節的鋪墊,也讓在觀衆的心中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記。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影片最後,13年後對文玉執行死刑的設置確有催淚之嫌疑。

因爲之前已經清楚地表達了主題,老人家在獄中呆的時間甚至可能超過13年。

文玉老人的確是死刑犯,是一個一直未被執行的死刑犯。

她穿的囚服和別人不一樣,應該是死刑犯穿的衣服。

只是因爲韓國自1997年金泳三政府時期對23名罪犯執行死刑後,韓國已多年沒有執行死刑,一些被判死刑的犯人也一直沒被執行。

韓國直到2009年姜浩淳連環殺人案後,民衆強烈要求恢復死刑,一些被判死刑的犯人卻一直沒被執行的犯人,因此就被執行了死刑。

所以說導演這一處理邏輯上沒問題。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邏輯上沒問題,道理上依然有問題。

導演想以一個可憐老人的被執行死刑來反對韓國民衆主張對罪大惡極犯人的執行死刑的主張是站不住腳的。

除掉編劇這個大反轉,本片還是情感濃厚的催淚佳作。

片中那首唱給母親的歌,就像心中最柔軟的角落。

它不是唱給母親的讚歌,卻恰恰是唱給母親的輓歌,

它唱給身份特殊的母親,不能執行母愛的母親,有心無力的母親...

除了結尾,那一刻,真的淚崩。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可以說,《和聲》是一部煽情的電影,它的煽情是因爲糅合了親情與寬恕等要素。

而這些要素既糅合了催淚的音樂,使得整部電影都有了不一樣的氣氛。

在電影中,除了差不多結束的合唱團表演鏡頭之中,所有的鋪墊與佈置都顯得樸實。

它不華麗,它沒有所謂的特技,有的只是親情的呼喚與真摯的感情。

鏡頭出現最多的場景是在監獄,導演能夠從溫情入手,去爲我們展示一個個關於愛與善良的細節。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看什麼樣的演出我們會掉淚?聽怎樣的合唱才能打動我們的心扉?

電影《和聲》把最高潮的部分放在了全國女子合唱大賽上。

在經歷了刻苦的訓練、漫長的等待和因觀衆丟失珠寶而遭懷疑被搜身之後,光彩照人的女囚合唱團還是在最後時刻登上了舞臺。

在這些囚犯看到臺下坐着的自己親人的那一剎那,在這些囚犯的親人看到臺上站着的那些註定還要回到牢房甚至走向刑場卻依然投入地演唱着、指揮着的親人囚犯的時刻,

有誰能忍得住奔湧而出的淚水?

年度第一催淚絕對沒話說!

豆瓣8.6,看一遍哭一次的催淚電影,冰冷的監獄裏,溢出濃濃真情

西蒙·波娃在《第二性》裏寫過:

”愛情使人們受外在的束縛。愛情是由衷而出的,以婚姻來安排和維持的愛與親密,是很薄弱。”

也許我們依然能夠做到自愛,少點衝動,從而延伸出尊重女性,尊重生命,讓更多的犯罪不再發生,讓愛去感化需要救贖的心。

也感謝《和聲》,它讓我們明白母愛的偉大,明白親情和友情的珍貴;

它讓我們知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泯滅內心的夢想與希望。

生活嘛,總要笑着活下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