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4 日上午,由贵阳市文明办、贵阳市教育局、贵阳晚报联合主办的 2017 年度 " 贵阳美作文 " 大赛,在贵阳二中举行现场作文决赛,四个组别的 101 名选手顺利完赛。

小学组以水为主题,初中组选手先是聆听古琴曲《梅花三弄》再自由发挥,高中组以最近热门的网络游戏新闻事件为材料,请选手们自拟角色,谈谈 " 网游问题 "。

据悉,所有决赛作文已提交至决赛评委。各组奖项将在一周后陆续揭晓。

小学组:上善若水 善利万物而不争

当天上午 9 时,来自全市各地的 101 位决赛选手,在家长、老师的陪同下,来到贵阳二中校外集中。上午 10 时,比赛正式开始。

小学组命题选择了最寻常的 " 水 "。有同学联想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也有同学联想到我们所处的长江水系。这些大江大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见证了华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同学引用李白、苏轼的诗句,书写对水的赞美。还有同学联想到多彩贵州的风貌——壮观的黄果树瀑布,秀丽的小七孔水上森林,孕育贵阳的南明河 …… 还有同学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亲对孩子们的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小学生作文一般在 500 字,结果有部分选手文思泉涌,纷纷找监考老师要求加稿纸。

初中组:古曲《梅花三弄》 应和者众

今年初中组的命题,相比往年有很大不同。一曲长达 8 分钟的古琴曲《梅花三弄》,既是向传统经典致敬,又考察选手们的艺术修养。命题要求选手们根据音律自由命题自由发挥,文体不限。

原本评委老师们担心此题过难,不易下笔。但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听完琴曲,运笔如飞。但从作文结果来看,有选手落入窠臼角度常规。也有选手领会命题意图,有同学在稿纸上写道:" 低沉婉转,我似乎行走在古老幽暗的阡陌上。触手可及沧桑的古树,脚踏在那千年黝黑的土地。"

上届美作文大赛初中组冠军得主李如玉,本届也成功入围决赛,这个善于讲故事的小才女,讲诉了一个现实版 " 丑小鸭 " 的故事,能否打动评委,令人期待。

高中组:走出游戏幻境 回归现实社会

相比初中组、小学组,高中组的命题也在改革,力求契合社会现实。命题围绕近期的一系列关于网游的新闻报道,请选手们自拟角色(学生、家长、老师、游戏从业者、政策制定者 ……),谈一谈对网游的看法。

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 4.22 亿,部分网游的主要群体为青少年。命题提供了五段立场不同的背景材料,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任选其一皆可独立成文,自圆其说。但是这个看似好写的题目,实际上更加考验选手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据赛事工作组负责人介绍,本届比赛在命题上有所创新,旨在让大赛有别于应试写作的命题模式,更加注重考查选手的日常观察、学习积累、临场发挥,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选手们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社会现象,让其言之有物,在课堂外有所收获。

贵阳美作文大赛

已成功举办五届

" 贵阳美作文 " 大赛是由贵阳市文明办、贵阳市教育局、贵阳晚报联合举办的一项盛大的青少年公益性作文比赛,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比赛从当年四月启动一直持续到来年三月,分为初赛、复赛、决赛、颁奖等环节,是我市举办机构最权威、参与规模最大的作文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参赛学生涉及全市 700 多所中小学,五届比赛累计参与学生人次超过 40 万。

大赛以 " 我手写我心 " 为宗旨,以 " 文脉贵州、书写韶华 " 为主题,鼓励广大青少年观察生活、了解社会、记录成长,提倡孩子们说真话、做好事、写美文。2017 年度的 " 贵阳美作文 " 大赛投稿依然踊跃,接收符合初赛复赛规则的作文近 15000 篇,其中部分优秀作品已在本报发表。

本届大赛决赛评委由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戴冰,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赵永刚,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贵州省作协会员、资深媒体人郑汉担任。根据比赛规则,决赛分四个组别进行(小学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高中组)。各组设置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三等奖 3 名,优秀作文奖 6 名。一等奖奖品为价值 5000 元的游学基金。决赛获奖选手及指导教师均能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奖状。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征康

责编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