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

中國近代百年曆史,讓很多人心酸。除了當時近代政府閉關鎖國、腐敗庸政等因素外,近代的知識分子也在深入思考東西方的文明差異,以求強國富民。例如,二十世紀初的蔡元培先生,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後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他認爲漢字以象形爲根基,非常落伍,應該予以“羅馬化”、“拉丁化”。爲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呼聲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忘記恥辱等於盲目自大嗎?國學熱了,還需要學習西方文明之長嗎?

A)漢字文明的優勢:在那個時期,面對西方科技的強大優勢,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思考,漢字是以象形文字爲基礎,優勢是造字數量穩定,文化傳承久遠而恆定。

B)漢字文明的劣勢:相對於西方的“拼音文字”,或者叫“語音文字”,比如英語、法語、德語等,漢字的劣勢顯而易見:書寫繁複,而且注音也非常艱澀,推廣不容易。

C)西方拼音文字的優勢:對於以拼音爲主的語言文字,其優勢非常大:只要會發音,就能拼出文字,好比學習英語時,我們使用“自然拼讀”法。其優勢在於普及面大,傳播速度快,人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語言文字,其餘的大量時間可以用於科學研究。

D)西方文明的加速器:尤其在600年前,歐洲開始使用“活字印刷術”,這讓歐洲的拼音文字的優勢更大。設想一下,當時歐洲的印刷坊,只需要三十多個活字鉛,就能夠印書。

對於中國,雖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比西方早了約400年,但如果要印書,至少要製作上千個活字,才能夠運作,兩者之間所耗的資源與效率,天差地別。

忘記恥辱等於盲目自大嗎?國學熱了,還需要學習西方文明之長嗎?

E)西方拼音文字的劣勢:“拼音文字”缺點也是非常顯著的,比如,隨着不斷地發現新事物,新的詞彙也在增加,總有一天,新的詞彙量會超過人類記憶的極限。到那時,如果想跨專業交流,會變得異常困難。

每一種文明,都有其獨特之處。在科技方面,我們國家正在努力追趕,而且在不少領域有了很多突破。不過,我們需要謙虛下來,客觀公正地看待我們的文明。

忘記恥辱等於盲目自大嗎?國學熱了,還需要學習西方文明之長嗎?

時代新特徵

目前中國掀起了“國學熱”。根據官方媒體統計,截止2018年,民辦國學機構約1800所。學校負責人表示,培養目標是深植於中華文明的底蘊,讓孩子從小融入本民族的文化,認同價值觀和經典。同時,高考也相應變化。2014年開始,高考的英語分數降低三分之一,與國學相關的考題提高五分之一。公辦高中紛紛建立國學組,將國學內容提高到必修文學課程的40%。

忘記恥辱等於盲目自大嗎?國學熱了,還需要學習西方文明之長嗎?

父母的轉變也反應上述變化。曾經的出國留學熱潮漸漸退溫,國內的國學機構蓬勃發展,讓更多的家長讓孩子接受中華文明。

如何植根於現實,更好地培育下一代

筆者也曾在研究生階段就讀國外大學,而且以全A成績畢業。所以想講一下實用的經驗,以便更好地培養下一代。

1)中國學生需要提升批評式思考(critical-thinking):中國的孩子從小強調記憶,對於高階思維重視不夠,比如批判式思考。國外小孩從小培養,如何做好的選擇,尋找標準在哪裏,爲什麼這樣選擇之類的問題。甚至到了大學,教授指定的課本,甚至是錯誤觀點的書,不像中國,老師指定教材,一定權威。老師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既便權威,也會犯錯的。

忘記恥辱等於盲目自大嗎?國學熱了,還需要學習西方文明之長嗎?

2)加強體育鍛煉。在北京市,據數據統計,在校學生的肥胖率接近30%,這是可悲的數據。由於應試壓力,課後大量的時間用於補習班,體育鍛煉的時間很短。加上現在的飲食不安全,比如大肉裏面的激素超標,很多孩子早熟,但也帶來骨質疏鬆等後遺症,一鍛鍊就骨折。筆者的研究生導師,50多歲還跑馬拉松,可見身子骨非常結實。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培養鍛鍊身體的好習慣,終身受用的好習慣,而且代代相傳。

忘記恥辱等於盲目自大嗎?國學熱了,還需要學習西方文明之長嗎?

3)社羣學習。中國的獨生子政策,給孩子帶來很大挑戰。美國普渡大學調研後發現,中國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個人能力很強,但缺乏團隊領導力。對於猶太人,美國的一半諾貝爾得主是猶太人,他們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社羣學習。比如,大人談話,讓小孩參加,在這樣的過程中,大人的價值觀、溝通技巧等全人的教育因素就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在社羣中學習,而不是孤立式學習。這一點,我們真的需要謙虛學習人家之長。

忘記恥辱等於盲目自大嗎?國學熱了,還需要學習西方文明之長嗎?

最後,我們一起理性思考,做父母的,爲了下一代都盡心盡力吧。

您認爲呢?歡迎您提出寶貴的意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