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是中国神话中四方之神灵,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先人对星宿的信仰。这一元素在中医方剂中也有诸多体现。

青龙无主之小青龙汤

青龙,源于上古星宿崇拜。从先秦时代开始青龙就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甲乙与春季。《医方考》曰:青龙者,东方木神,主发育万物,方以发散为义,故名之。而小青龙汤之发散,却蹊跷的找不到“主药”。

《研经言》:古经方必有主药,无之者小青龙是也。何以言之?方中麻、芍、姜、辛、桂、甘各三两,味、夏各半升。考古半升,约古分亦三两。仲景每以半夏半斤配生姜三两,五味半升配生姜三两,此方正其例也。八味轻重同则不相统,故曰无主药。也就是仅仅从药物剂量多少而言无法看出这一方剂的“君臣佐使”,此方的核心在于基于桂枝汤增加的干姜、五味子、细辛三味,君以麻、桂辛温泄卫,干姜与五味子拌捣为臣,一温肺阳而化饮,一收肺气以定喘;又以半夏之辛滑降痰,细辛之辛润行水,则痰饮悉化为水气,自然津津汗出而解。

白虎止处暑之热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伏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伏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夏热秋凉,暑暍之气,得秋而止。秋之令曰处暑,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

白虎汤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为“四大”症状,《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欲彻表寒,必以苦为主,故以知母为君。

《医方集解》: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石膏清肺而泻胃火,知母清肺而泻肾火。而虽然是退大热的方剂,却也并非如“虎”般猛烈,粳米稼穑作甘,气味温和,禀容平之德,为后天养命之资,得此为佐,阴寒之物,则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

乌龟还是蛇?——玄武镇水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在古音中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指的是阴。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但是真武汤没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金鉴》: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

真武汤之镇水是从肾入手——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者;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温中有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健土,制水之中有利水之道焉。而尤妙在芍药酸敛,加于制水、主水药中,一以泻水,使子盗母虚,得免妄行之患;一以敛阳,使归根于阴,更无飞越之虞。

四方位还留有朱雀一项,这又是怎样的悬念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