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照母山的两个故事。照母山由此而得名。

连日的阴雨一扫而尽,山城的暮春再迎阳光。今(26)日,太阳探出了头,位于渝北的照母山公园山花烂漫、林树郁葱,前来登山踏青的游客络绎不绝。在饱览自然风光之时,你可曾想过,照母山因何得名?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让记者带你来一探究竟。
文献资料说法不一
照母山森林公园位于北环立交以北、人和场隧道附近。此山有两座平行山梁,一条向下,延伸到一处水潭,形似龙低头喝水;另一座山脊向远处逐渐隐去,形似一条龙昂然延展。
依据1944年出版的《重庆市附近交通图》,图上标注的地名并无照母山,而在其现有区域标注的地名则为赵母山。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四川省江北县地名录》中,这里却被称之为赵墓山。书上解释说,由于这里曾是赵姓老母埋葬之地,因此而得名。
但是,在清代的《江北厅志》上,记录的名字则为照磨山,志上还对这座山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北三十里,高一里,横长五六里,冈峦起伏,俨若游龙。”
关于照母山的两个故事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有关照母山的故事有两个。一个跟大禹治水有关,另一个跟南宋状元冯时行有关。
先说第一个故事。传说大禹治水,驾驽群龙,翻小龙坎,过九龙坡,穿龙门浩,越朝天门,劈开长江三峡,使长江水得以畅通东海。群龙归海之后,却有一条小青龙难舍故乡,便从大海溯长江而上。
小青龙在到达嘉陵江大竹林时,被东海龙王察觉。小青龙被龙王用法宝制住,化为一条山脉,这条山脉就是现在的照母山。
第二个故事,就要从冯时行携母上任说起。据说,冯时行遭秦侩陷害被贬黎州。他带母携妻走马上任。途经大竹林时,母亲染病卧床,便在附近山上结庐而居,照顾母亲。
一边是床前行孝,一边是有命在身,冯时行左右为难。妻子深明大义,让冯时行赶紧赴任,她自己独自留下照顾母亲。后来,母亲离世,葬于山上。冯时行回乡守孝三年,著书立说。照母山由此而得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析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