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國力強盛,自古以天朝自居,而漢唐並舉,成爲盛世中國的代表。漢朝統治中國四百多年,今天,小編來說說漢朝的四大才女。

image.png

第四名: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漢成帝劉驁妃子,西漢女文學家,古代著名才女,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

班婕妤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散佚在歷史長河中,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怨歌行》(又稱《團扇歌》)。

image.png

第三名:卓文君

卓文君(前175—前121),西漢臨邛(今四川邛崍)人,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佳話,至今廣爲流傳。

卓文君的作品不多,流傳至今的有《白頭吟》、《訣別書》、《怨郎詩》,《雨霖鈴·滿雪瑩》,《白頭吟》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image.png

第二名: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裏,被擄至南匈奴後再嫁給匈奴左賢王,十二年後被曹操贖回,將其嫁給董祀。

曹操重金贖回時,蔡文姬在''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作出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蹟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爲流傳。

第一名:班昭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和班超之妹。

班昭博學高才,長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臧書閣,續成《漢書》,也曾以其文采打動皇帝使次兄班超迴歸洛陽。

image.png

《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人們稱讚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學者爭相傳誦。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爲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

後來,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爲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後,還曾多次參與政事。

班昭除續寫《漢書》外,其餘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後漢書·列女傳》記載,班昭著作有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諭、上疏、遺令等,共十六篇,其兒媳丁氏曾編撰成集,今佚。

總的來說,班昭的各方面更爲全面一些,無論是作品數量、質量,都更勝一籌,因此小編認爲漢朝第一才女非班昭莫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