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神威中醫堂之中藥學堂】地龍

地龍

來源

本品爲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或櫛盲環毛蚓的乾燥體。前一種習稱“廣地龍”,後三種習稱“滬地龍”。

別名

地龍、蚯蚓幹、曲鱔、廣地龍、土地龍、蜿蟮、曲曲、蚯蚓、胊肕、蚓螻、曲蟺、土龍、丘螾、地龍子、寒蚓、歌女

產地

廣地龍主產於廣東、海南、廣西、福建。滬地龍主產於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

採收加工

野生或人工養殖。廣地龍春季至秋季捕捉,滬地龍夏季捕捉,及時剖開腹部,除去內臟及泥沙,洗淨,曬乾或低溫乾燥。

地龍

性狀鑑別

廣地龍

呈長條狀薄片,彎曲,邊緣略卷,長15~20cm,寬1~2cm。

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爲生殖帶,習稱“白頸”,較光亮。

體前端稍尖,尾端鈍圓,剛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淺。

雄生殖孔在第18環節腹側剛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緣有數環繞的淺皮褶,內側剛毛圈隆起,前面兩邊有橫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邊10~20個不等。

受精囊孔2對,位於7/8至8/9環節間一橢圓形突起上,約佔節周5/11。體輕,略呈革質,不易折斷,氣腥,味微鹹。

滬地龍

長8~15cm,寬0.5~1.5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黃褐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爲生殖帶,較光亮。第18環節有一對雄生殖孔。

通俗環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狀或陰莖狀;威廉環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縱向裂縫狀;櫛盲環毛蚓的雄生殖孔內側有1或多個小乳突。

受精囊孔3對,在6/7至8/9環節間。

性味歸經

鹹,寒。歸肝、脾、膀胱經。

性能特點

本品鹹寒清泄,通利走竄。入肝經,能清熱息風而止痙;入肺經,能清肺泄熱而平喘;走經絡,能通絡;入膀胱經,能利尿。

功效

清熱息風,平喘,通絡,利尿。

主治病證

(1)高熱神昏狂躁,急驚風,癲癇抽擁。

(2)肺熱喘哮。

(3)痹痛肢麻,半身不遂。

(4)小便不利,尿閉不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幹品5-10g, 鮮品9-20g; 研末,每次1-2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故脾胃虛寒或內無實熱者慎服。

藥理

本品有鎮靜、抗驚厥、解熱、平喘、降血壓、延長血小板血栓和纖維蛋白血栓形成時間等作用。

故事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不久,患了“纏腰火丹”病,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復發了。太醫院的醫官們絞盡腦汁,仍是回春乏術,百無一驗,太祖一怒之下,將所有治病的醫官都監禁起來。

後來,一位河南府的醫官想起洛陽有位擅長治療皮膚病的藥鋪掌櫃,外號叫做“活洞賓”的,善治此病,於是上章推薦。“活洞賓”來到宮中,見太祖環腰長滿了大豆形的水泡,像一串串珍珠一樣,這時,太祖問道:“朕的病怎麼樣?”

“活洞賓”連忙答道:“皇上不必憂愁,下民有好藥,塗上幾天就會好的。”太祖冷冷一笑:“許多名醫都沒有辦法,你敢說此大話。”“活洞賓”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願殺頭,若治好了,請皇上釋放被監禁的太醫。”太祖回答道:“若真如此,就答應你的要求。”

於是,“活洞賓”來到殿外,打開藥罐,取出幾條蚯蚓放在兩個盤子裏,撒上蜂糖,使其溶化爲水液。

他用棉花蘸水液塗在太祖患處,太祖立刻感到清涼舒適,疼痛減輕了許多。

他又捧上另一盤蚯蚓汁,讓太祖服下。

太祖驚問“這是何藥,即可內服,又可外用。”

“活洞賓”怕講實話而受到太祖責罰,就隨機應變地說:“皇上是真龍天子下凡,民間俗藥怎能奏效,這藥叫做地龍,以龍補龍,定能奏效。”

太祖聽後非常高興,立即服下。

幾天後,太祖的皰疹落,咳喘止,疼痛消失,又上朝了。

“活洞賓”也因此而極盡榮華。

從此,地龍的名聲與功能也就廣泛傳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