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不少人傾訴:

我最怕麻煩別人了,想到了某個朋友,給他打電話聊個天得糾結半天,怕對方正在忙,打擾到人家。工作上更是最怕給別人添麻煩,什麼事情都自己扛。

他們從小就被教導:

做人要自力更生,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麻煩別人。

認同這句話的人,往往也相信另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

但是,我們有時會發現:那些特別喜歡麻煩別人的人,往往過得更好,也很招人喜歡。

這是爲什麼呢?

哲思 | 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麻煩別人

一個例子

12歲時,喬布斯要設計一個機械裝置,可卡在了頻率計數器的製作環節上。在多次努力無果的情況下,喬布斯抓起電話,打給了加州帕羅奧多市的比爾 · 休利特。

電話接通後,喬布斯直接說:“你好,我叫喬布斯。我12歲,是個中學生。我想做一個頻率計數器。我就想問問你有沒有多餘的器件可以給我用?

電話那頭,54歲的比爾 · 休利特笑了。

他沒有拒絕喬布斯,而是耐心地解答了他的問題,不僅給了喬布斯頻率計數器的器件,還讓他到自己公司實習。

比爾 · 休利特是誰?大名鼎鼎的硅谷之父,惠普公司的創始人,硅谷裏神一般的存在。

回想起多年前那個稚嫩而又勇敢的求助電話,喬布斯說:

“多數人從來都不願意拿起電話,從來不求助別人,有時這就區分了行動者和做夢人。

那些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多是把尋求幫助等同於麻煩。

但要知道,沒有人可以獨自解決所有困難和問題。懂得麻煩別人,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它是我們竭盡所能之後的另一種選擇。

哲思 | 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麻煩別人

我們爲什麼要“麻煩”別人?

哲思 | 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麻煩別人

人生中的貴人

往往是“麻煩”出來的

有些人在遇到困難時,總有高人及時出手解圍;而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沒有過幾次“好運”。

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後者守株待兔,蹲在家裏等貴人上門;而前者主動出擊,找到自己需要的人,然後告訴他:我需要你的幫助!

敢於麻煩別人的人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主動“索取”。一旦開了口,很多好運自然就降臨了。

與之類似的觀點,被人稱爲“富蘭克林效應”,源於美國國父富蘭克林的一段軼事:

有一次,他很想與賓夕法尼亞州立法院一個議員合作,但這個議員是個難纏的鐵石心腸的人物。

他知道這個議員的私人藏書中有一本絕版的稀世圖書,於是就詢問議員是否能把那本書借給他看兩天。議員同意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正如富蘭克林所描寫的:“當我們再次見面時,他對我說話了(他以前從來沒有這麼做過),而且很有禮貌。後來,他還向我表明他隨時願意爲我效勞。”

富蘭克林把他借書所帶來的成功歸結爲一條簡單的原則:“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別人,而是讓別人來幫助你。”

而且,曾經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忙。

哲思 | 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麻煩別人

敢於“麻煩”前輩的人

才能快速成長

一位讀者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多年前我實習的時候,在一個知名大媒體工作,辦公室裏很多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因此一開始,我如林黛玉進賈府般,“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唯恐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出了醜,更不用說麻煩別人了。

不懂的不敢問,弄不明白的就自己死磕,結果是學得很喫力,挫折感滿滿。

但我發現跟我同時進組的一位姑娘,風格卻很不一樣。

前輩帶着我們一起出門採訪,一路上她問了各種小白問題,一點都不擔心麻煩前輩。被她求助的人,並沒有嫌棄她,反而總是對她笑臉相迎,她也很快在辦公室內外,都混了個臉熟。

她不僅只是所謂“會來事”,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坦然,有困難的時候總能找對人,去主動求助;別人需要她的時候,她也會去真誠地幫忙。

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一定要學會“索取“。上級,上級的上級,他們身上有多少能力值得你們學習,多少資源可以供你們利用,你們一定要像獅子聞到血腥味一樣,去獲取這些東西。只有這樣,纔可能在幾年內快速地成長。

哲思 | 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麻煩別人

“麻煩”別人的本質

是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

我們的時代,已經不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稟賦。一個人抓耳撓腮的難題,也許就是另一個人的拿手好戲。

如果遇到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最好的辦法不是閉門造車、鑽牛角尖,和自己較勁,而是去迅速找到能解決問題的那個人,向他開口求助。

谷歌日本的前總裁辻野晃一郎分享過自己在谷歌公司時麻煩別人經歷。

他準備英文報告時,如果對一些表達拿不準,會向遠在美國的同事在線求助。儘管大洋彼岸的同事非常忙碌,但都會非常及時給予幫助,一點也不覺得麻煩。

還有位印度同事有一項神奇的本領,就是對數字特別敏感,再複雜冗長的表格,都能夠在瞬間發現問題和數據錯誤。辻野晃一郎偶爾在半夜求助他,總能得到熱情幫助。

這些求助,看似尋常,卻大大節省了他的時間成本,讓他專注於那些更擅長和更有價值的工作,迅速成長爲谷歌日本的高層管理者。

哲思 | 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麻煩別人

如何“優雅”地麻煩別人?

哲思 | 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麻煩別人

主動“麻煩“別人,對自身的成長很有利。但是,我們也要認清一個事實,沒有人有幫助你的義務。

麻煩別人,不能毫無節制與分寸,要有尺度和方法。

在“麻煩“別人之前,先做好兩件事。

1、找到自己對別人的價值

有人可能會問,面對一些比自己優秀太多的人,真的不知道能夠幫助他們什麼,這時候怎麼辦?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只是有些藏得比較深,需要你去深度挖掘。

哪怕你只是純粹地向一個高手請教,如果你提的問題足夠好,也能夠給對方帶來新的啓發。價值不需要太多,只要有就好。

2、想清楚問題後再問

我們在請教別人前,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然後提出具體的、有意義的問題。

假設你的公司要上市,你去請教一位資深投資人,如果你的問題是:你覺得上市後我應該注意什麼?相信他一定會崩潰。

但是,如果你這樣問他:公司上市後,意味着我們要引入外部投資人股東,請問我們在做決策時,多大程度上要考慮他們的想法?聽到這個問題,對方一定非常樂意回答。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好的關係是雙向的,麻煩“債”要記得及時還。

在職場和生活裏,會麻煩別人的人,深諳禮尚往來的社交精髓,知道自己的軟肋在哪裏,因此鑄就了一身鎧甲。

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那麼全世界都是你的資源。

懂得協作與配合,就能以單槍匹馬的姿態活出千軍萬馬的精彩。

本期編輯 | 劉一霖

資料來源 | 行動派DreamList、慈懷讀書會、文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