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聚焦年輕人的“金衆電影青年日”,50人評委團中也包括了還有很多新銳電影人,比如[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和[二十二]的導演郭柯等。2014年1月,田羽生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前任攻略]上映,獲得了1.31億元的票房,這讓當時只有31歲的田羽生也爲了中國導演“億元俱樂部”裏最年輕的一個。

在昨天的文章《我一個青年導演,沒錢沒資源該怎麼辦?(第1話)》當中,我們列舉了華語影壇未來可期的兩位電影青年,他們是[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畢贛,今天我們將繼續這一話題:我一個青年導演,沒錢沒資源該怎麼辦?

當內地文藝片的大旗被畢贛扛了起來,相對應的,深諳商業片之道的青年導演,代表人物當屬田羽生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田羽生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田羽生,最初的身份是一名編劇。2010年畢業後,田羽生和聖堂工作室的成員創作了[人在囧途]的劇本。隨着電影[人在囧途]的成功,他們在圈內也名聲大噪。田羽生沒想到,成功會來得這麼快,這也加速了他嚮導演的轉型。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人在囧途] 豆瓣7.6

2014年1月,田羽生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前任攻略]上映,獲得了1.31億元的票房,這讓當時只有31歲的田羽生也爲了中國導演“億元俱樂部”裏最年輕的一個。

雖然[前任攻略]的口碑不好,但它作爲一部商業片,牢牢把住了年輕人的脈絡,契合了他們的情緒。而且田羽生腦子裏有個概念,他決定以“前任”這個主題去打造IP,拍一個系列電影。第二年,田羽生就推出了續集[前任2:備胎反擊戰],拿下了2.52億元的票房。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前任2:備胎反擊戰] 豆瓣5.0 評分不高,票房不低

再到2017年年底上映的[前任3:再見前任],這部電影以黑馬姿態狂攬了19.4億元的票房。這部電影再一次證明了。田羽生是內地最熟悉商業片套路的新生代導演,把電影交到他手上,就意味着高票房。

畢竟,相比於借用經典的ip,能自己打造出一個大熱的IP,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上述三人外,另外不得不提的青年導演還有忻鈺坤郭帆

2001年,17歲的忻鈺坤乘坐綠皮火車一路南下,來到了西安電影培訓學院(原西安電影製片廠)。這裏是第五代導演的搖籃,令熱愛電影的忻鈺坤心馳神往。可他到了那才發現,跟自己的想象差得太遠,沒過多久他就退學了。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忻鈺坤導演

忻鈺坤在西安電影培訓學院最大的收穫是識了好友馮元良,兩人一起寫了[心迷宮]的劇本。

2003年,忻鈺坤第一次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落選。第二年再考,還是沒考上。直到2008年,忻鈺坤才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進修班。

在北京電影學院的這段時間,忻鈺坤完成了[暴烈無聲]的劇本創作,他說想在30歲之前給自己一個交代,獨立完成一個長篇的劇本。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暴烈無聲] 豆瓣8.3

後來,忻鈺坤拿着[心迷宮]和[暴烈無聲]兩個劇本找投資,[心迷宮]更被看好,投資方還給了啓動資金,所以忻鈺坤決定先拍[心迷宮],[暴烈無聲]再緩一緩。

在第8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忻鈺坤憑藉[心迷宮]拿下了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導演兩個大獎。[心迷宮]上映後,觀衆也被這個多線敘事下對人性深刻探討的巧妙故事所折服。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心迷宮] 豆瓣8.7

[心迷宮]一炮而紅後,電影市場這扇大門纔算真正對忻鈺坤敞開了,很多的投資和劇本紛紛找了上來。可是這些並未讓忻鈺坤分心,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

那就是把[暴烈無聲]拍出來。

2003年,郭帆從海南大學法學院畢業,開始了北漂之旅。直到2009年,郭帆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專業,這纔開始有機會自己拍電影。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郭帆導演

2014年,郭帆在拍完自己的第二部電影[同桌的你]後,作爲國家電影局開展的“中美電影人才交流計劃”的一員,前往美國學習好萊塢的電影工業。

這次交流讓郭帆深切感受了兩國電影工業間的差距,而郭帆想要做的,就是要用最高規格的標準,去準備自己的下一部電影。他說,“工業化就是要標準化,量化以後去拆分,拆分成一個個項目組以提高效率,這是工業化的底層邏輯”。

2015年,電影[流浪地球]的項目正式啓動。拍一部國產的科幻電影,是郭帆從小的夢想。但這個夢想不只是嘴上說說,它落實到了每一個數字,每一個工業環節。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流浪地球] 豆瓣7.9

光是[流浪地球]的劇本,郭帆和製片人龔格爾兩人就寫了快100萬字,定下來的第一稿劇本大約7萬字。郭帆還同[流浪地球]另幾位編劇編纂了一套百年“編年史”

爲了拍好[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美術組最終置景展開面積10萬平方米,相當於15個足球場。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整個製作團隊的人數從最開始的個位數到達了7000人之多。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哪一刻讓你對華語電影充滿信心?”

“在看了五分鐘《流浪地球》後。”

2017年[戰狼2]上映後,國產電影“重工業化”的概念被首度提煉出來,此次[流浪地球]被業界視作一次對中國電影工業的全面檢視。

檢視的結果如何?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樣,就連最挑剔的觀衆,都無話可說,海外的觀衆也對這顆“小破球”讚不絕口,拿下了46.5億元的票房。

郭帆說,“一開始,工業化只是模糊的一團霧,到現在我們大概能看出一個人的形象,可能再過個三五年,我們能看出來他長什麼樣子” 。

時間、機遇、金錢、IP、堅守、和電影工業,這一切可能左右青年導演的因素,牢牢抓住其中一個,命運可能就此改變。無論在任何年代,總有優秀的青年導演不斷湧現,經過大浪淘沙,才知道誰是會發光的那顆金子。

青年導演更瞭解年輕人渴望的是什麼,他們同樣對市場有更敏銳的洞察力和別具一格的影像表達方式,電影變得越來越年輕,這個世界的日新月異將在他們的導筒之下得以重現,令人期待。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5月4日,也就是“金衆電影青年日”,將於線上進行一次頒獎典禮,一場“電影青年”擔當主角的電影盛會將於這一天揭開神祕面紗。

屆時將有數據類和專業類兩種獎項揭曉結果:數據類獎項以電影票房、用戶口碑等客觀市場數據爲唯一依據,針對喜劇、動作、劇情、科幻等電影類型,分別評選出最受歡迎獎、最賣座獎專業類獎項則由陳沖領銜的50人評委團評選出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演、最佳女主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等多個獎項。

此外,組委會還根據青年人偏好和電影新勢力,設置了年度金衆面孔、年度電影城市、金衆電影青年致敬經典片單、年度青少年選擇獎、年度突圍獎、年度喜劇人等新穎獎項。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作爲聚焦年輕人的“金衆電影青年日”,50人評委團中也包括了還有很多新銳電影人,比如[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和[二十二]的導演郭柯等。這批80後導演懂得年輕人的喜好,能夠在堅守藝術價值的同時兼顧電影市場規律,也創造了很多“爆款”。

本次金衆電影青年致敬經典片單由致力於扶植青年導演的中國導演協會“青蔥計劃”提供,呼應了金衆電影青年日爲青年電影人的核心訴求。

縱觀華語電影乃至全球電影市場,年輕人不僅是票房的主要貢獻者,更逐漸成爲電影從業者的主力軍。“金衆電影青年日”對票房數據和青年電影人的認可,無疑是對當下年輕人熱愛電影的認同,鼓勵他們繼續保持熱情,進而促進華語電影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場“電影青年”的盛會吧!也希望電影青年對電影的熱愛能夠像五四精神一樣薪火相傳,爲中國電影產業枝繁葉茂培育土壤、注入新鮮力量。

華語電影的未來,屬於電影青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