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龍鐵路開通運營:天塹變通途 八閩騰巨龍

29日,“動姐”在動車上爲旅客們表演節目。

12月29日7時37分,隨着首趟動車D6538次緩緩從龍巖站開出,南龍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作爲國家鐵路網杭廣鐵路和福建省“三縱六橫九環”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龍鐵路與合福高鐵及杭深、龍廈鐵路一起形成閉環交通網,連接福建各設區市的快速鐵路環線封“口”成形。

回眸鷹廈 時空對話

2013年,南龍鐵路拉開建設大幕。鐵龍穿羣山,越閩江,過合福,跨鷹廈,通隧九十座,架橋百餘座,全線爲十,橋隧佔九。

閩中大地的崇山峻嶺中,南龍鐵路五跨鷹廈線,兩條鐵路幾乎並行。一條是曾經的唯一出省通道,一條是如今環省動車線的最後一段,山水之間,相互呼應,時代的如椽巨筆好似在八閩大地上畫了一個圈,見證着閩道變遷。

1957年4月12日,鷹廈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這是福建省唯一一條出省鐵路通道,改善了閩道難行、交通閉塞的局面。具有代表性的戴雲山脈的嶺頭段工程,鐵路坡度突破設計極限達到22‰,必須削下近百米山頭,火車才能通過。如今,同線同方向的南龍鐵路,克服了鷹廈鐵路建設時期只能繞行的難題。全長12168.9米的全線最長隧道——南戴雲山隧道,利用現代機械,採用先進技術,直接穿過最高海拔1349.61米的山峯,最大埋深達962米,破了過去“堅不可摧”的頑石,天塹變通途。

橋隧工黃榮福一直在鷹廈鐵路工作,鷹廈鐵路多沿河修建,風景優美,但容易受水害影響。2017年,黃榮福的兒子黃胤大學畢業,也進入鐵路工作,負責維護南龍鐵路。“我父親養護的鷹廈鐵路就在旁邊,對比鷹廈線,南龍鐵路的安全管理和防護設施都更科學,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鐵路飛速的發展。”黃胤說。

從翻山越嶺到穿山越壑,從路網末梢到全國首個市市通動車的省份,福建省鐵路發展跑出了“動車時速”。

行走南龍 便捷出行

南龍鐵路開通後,福建省內主要城市形成一體化生活圈,南平至龍巖、龍巖至福州的最快旅行時間,分別由之前的3.5小時、3小時壓縮至2小時和2.5小時以內,永安、漳平兩地正式邁入“動車時代”。

龍巖的羅浩乘坐動車去永泰開會。“原來要提前坐車去福州轉車,現在動車可以直達,我今早喫了早飯上車,兩個半小時就直接到永泰。”羅浩收起筆記本電腦說,“原以爲車上信號會不好,沒想到網絡這麼通暢,開會要的材料剛剛在車上就搞定了,太方便了!”

“我漳平的朋友早就叫我去轉轉,但總覺得沒動車不方便,現在三明、漳平都通了動車,肯定要體驗一下。”三明的旅遊達人卓心妍說,一開始售票,她就在網上買了首日的動車票前往漳平。爲方便旅客出行,南龍鐵路沿線各站配備人臉自動識別閘機,旅客持二代身份證可刷臉進站,整個過程最快1~2秒就可完成。“便捷、順暢、高大上。”卓心妍讚不絕口。

“新建的南龍鐵路馬上要投入2019年春運,鐵路勢必成爲閩中地區旅客出行的首選。”永安南站的值班員張鑫說,“原來我在三明北站時,春運的客流是平日的2倍多,維護旅客的安全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南龍鐵路沿線各站的“黑科技”,讓他更放心。南龍鐵路沿線各站站臺兩端設置了行人防侵入裝置,一旦有人闖入,設備便會大聲報警。“車站綜控也可以及時觀看到監控錄像。有科技助力,能讓旅客出行更加安全、智能。”

更多機遇 助推發展

嗅覺敏感的企業早就瞄準南龍鐵路帶來的商機。“在南龍鐵路即將開通時,多家企業開始與我們洽談,例如瀋陽機牀三明5D智造谷項目與伯納激光鋼材深加工項目將落戶於此,正是衝着南龍鐵路來的。”三明梅列經濟開發區黨委書記楊勝說。

沙縣小喫業主吳木根在上海經營沙縣小喫20多年,開了7家分店。“以前到上海每天只有一趟火車16點30分出發,得在車上待17個小時。南龍鐵路開通後,從沙縣到上海大概就是四五個小時。”吳木根說。

龍巖市茶葉協會副會長鄧榮佳近幾年常往返於南平、漳平、龍巖推廣漳平水仙茶。“以前都是自己開車去,現在有了動車,行程不僅由4個小時縮短到1.5個小時,還能騰出雙手在列車上泡茶喝。”他說。

“動車來了,來鄉里的遊客自然會多起來。”永安青水畲族鄉黨委書記溫永有說。南龍鐵路爲畲鄉帶來人氣的同時,也將畲族特色民族文化傳播出去,青水畲族鄉鄉民們對美好的未來生活倍有信心。

南龍鐵路的開通,不僅改善了閩中以及閩西北地區鐵路交通條件,極大優化路網結構,還成爲長三角經海峽西岸至珠三角最便捷的快速通道,猶如一條銀色巨龍,從山間騰起,向未來急進,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強勁動力。記者 吳宏雄 通訊員 吳朋珊 皮欣悅文/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