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房顫患者超過800萬人,房顫可以引起腦梗死,致殘甚至致死,長期發展下去還會導致心功能不全。6月6日是全國房顫日,由廣東省人民醫院主辦、強生醫療支持的“關注房顫,及時就診”房顫患者教育活動上,心臟專家們指出,目前我國治療房顫包括藥物治療與射頻消融治療兩種方式,其中導管射頻消融手術屬於微創手術,無需麻醉無需開刀,被多個指南定爲房顫首選治療方式。

房顫使腦卒中風險增5倍

房顫是臨牀上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各個年齡段都會發生,但隨着年齡增長,發生率明顯上升。60歲以上的發病率爲1%,75歲以上人羣可達10%。通常來說,正常心跳是60-100次/分鐘,當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時就是房顫。

房顫發作時患者多有明顯心慌症狀,心跳過快>150次還會伴有出汗,心跳過慢則會發生出現一過性頭暈或黑蒙、甚至暈厥等症狀。房顫的最大危害是導致血栓。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方鹹宏主任醫師指出:“房顫的最大危害是導致血栓,房顫可使患者比普通人罹患卒中的風險增加5倍,心力衰竭、心率衰竭、癡呆,甚至死亡風險都大大增加。

抗凝治療期間莫亂服中成藥

如何預防房顫引起的中風?方鹹宏主任醫師指出:“華法林是傳統的抗凝藥物,可以使腦梗風險大大減少,但服用華法林抗凝治療時要注意按時按量、定時監測血藥濃度。此外,在服藥期間,切忌同時服用具有活血作用的中成藥、中藥、如枸杞、鹿茸、田七等。臨牀上有部分患者,特別是中醫文化氛圍濃厚的廣州人,如果在服用華法林期間同食有活血功效的藥膳,則很易導致出血。

據統計,全國房顫患者,僅有不到10%患者堅持服用抗凝藥,自行停藥或者錯用抗板藥物阿司匹林來抗凝的情況較多,房顫患者常因此發作中風或反覆中風。除華法林外,目前新型的抗凝藥物具血藥濃度穩定,安全性高,不需按時監測等優點,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因藥物價格較昂貴,目前尚未普及。“未來國家醫保有望覆蓋新型抗凝藥物,讓全國患者受益,降低腦梗風險。”方鹹宏主任醫師透露。

房顫切不可拖延 應儘早診治

“面對房顫嚴峻的疾病現狀,公衆及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觀念亟待增強”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薛玉梅主任強調,“當出現心跳明顯加快、脈搏跳動不規律等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接受正規診斷及治療,不要一忍再忍,拖到病情加重才治療。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真正提升房顫的治療率與治癒率。

方鹹宏主任醫師指出,房顫的危害大,但是可防可控。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減少50%的房顫。包括戒菸、限酒、適當運動、飲食宜清淡,多蔬菜多纖維等;對三高危險因素要控制,包括血壓、血糖、血脂等;此外,對於心衰、心梗等心血管疾病要規範治療等。

房顫首選治療方式:導管射頻消融手術

一旦發現房顫、臨牀上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兩大類方式。藥物治療包括有抗心律失常藥物、抗凝抗板類藥物等。手術治療則包括有導管射頻消融,冷凍消融,左心耳封堵術等。

其中,導管射頻消融手術屬於微創手術,無需麻醉無需開刀,可治癒房顫、減少藥物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由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律學會聯合發佈的《2014年心房顫動患者管理指南》和《2016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房顫管理指南》中,被作爲房顫首選治療方式。方鹹宏主任醫師表示:“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成功率遠高於藥物治療,有80%的房顫患者經射頻消融治療後不再發作。隨着醫療技術、目前該手術的手術風險已經控制在1%以內,目前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接受此手術的患者最高齡爲86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