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潤微電子陳南翔:半導體產業必須做到前三,否則難生存發展

“讓國家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這個機遇期不可能永遠存在,所以要抓住當前最有利的時間,大力發展功率半導體。不管這個企業做什麼,半導體的產業規律是必須做到前三名,做不到前三名,很難繼續生存和發展。”8月24日,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半導體產業高端論壇上,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常務副董事長陳南翔講述了功率半導體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是華潤集團旗下負責微電子業務投資、發展和經營管理的企業,聚焦於模擬與功率半導體等領域,提供集成電路設計、掩模製造、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及分立器件等業務。
功率半導體器件,也叫電力電子器件,主要用於電力設備的電能變換,是控制電路方面大功率的電子器件。
之所以選擇這個報告主題,陳南翔說,這是因爲一方面符合企業的戰略定位,另一方面,今年“兩會”期間,重慶人大代表團也提出在重慶打造功率半導體產業基地的設想。
陳南翔認爲,中國的功率半導體發展有自己的獨特需求,其中之一就是LED照明。我們常說到的LED也就是發光二極管,它是一種半導體固體發光器件,利用固體半導體芯片作爲發光材料,在半導體中通過載流子發生複合放出過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發射。
陳南翔在報告中提到,無論是LED照明的普及還是製造,中國都是全球最大國家。因此,如果說中國半導體產業有一個亮點,那就是LED照明。
功率半導體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是新能源車。陳南翔說,當前汽車行業面臨“四化”,即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中國在電動化方面先行一步,“無論是充電樁的基礎設施還是電動車,真正電動車裏面對半導體需求增長最大的一塊,就是功率半導體。”陳南翔介紹,目前中國新能源車的保有量一年在5千萬臺左右。隨着國家關於新能源車的規定出來,還有更大發展空間。
此外,陳南翔認爲,光伏、高壓直流輸電、軌道交通等也是中國發展功率半導體的獨特市場機會。“如果本土企業能近水樓臺先得月,跟用戶加強好溝通,加強應用方案的解決能力,我們得到的機會就非常大。”
除了市場方面的需求,技術上,陳南翔也提出了新的增長點。他認爲,功率半導體的發展主要圍繞兩大主題,即效率與功率密度。陳南翔舉了例子,十年前的手機充電器、筆記本電腦充電器,工作時摸起來都很燙,但今天的充電器不僅小,還不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效率得到提升,更多的電能轉化爲芯片的有效驅動,而較少轉化成熱能。小型化、功率密度增加、能源轉化效率大幅提升都是功率半導體未來的發展方向。
除了介紹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機遇外,陳南翔還在演講中提到了挑戰。他表示,當前國內仍缺乏IDM(設計與製造一體化)的大型企業及其成功經驗。2017年全球前十大功率器件廠商都是老牌的IDM,包括英飛凌、安森美半導體、意法半導體(均爲國外半導體企業)等。IDM在全球半導體發展中仍佔有重要地位。“我們不否認這些年晶圓代工取得巨大成功,但是面向功率半導體,因爲有兩個特殊的利用,一個是工業控制,一個是汽車電子,這些都要求具有品質的一致性,這導致IDM成爲一個必須的選擇。另外國家在產業裏面缺乏深度整合,晶圓製造、封裝製造、測試製造三個整和成一體,這是我們欠缺的。”
在陳南翔看來,客觀評價中國產業的現狀與實力也十分重要。“最近一段時間,市場調研機構、一些行業領導都在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經佔全球產業的18.9%,我一直不知道這個數據怎麼來的。後來發現,去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總規模是5400億元,但這5400億元是集成電路設計、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三個產業鏈的總和,2017年全球4100億美元是產品。”如果按照產品比,陳南翔說,應該拿中國2100億元產品和全球4100億美元的產品比,“真實的國家集成電路佔全球的比重應該是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