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平川區是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生產基地。磁窯製陶文化傳承千年。陶土儲量40億噸以上,有陶瓷企業15家,年產牆地磚3600萬平方米,遠銷西北五省,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陶瓷產業轉移示範基地。

爲了充分發掘和保護當地陶瓷文化資源,放大陶瓷產業經濟效益,白銀市、平川區兩級精心謀劃,搶抓國家建設特色小鎮項目,緊緊圍繞西部陶瓷特色,充分挖掘陶瓷文化歷史,按照“特色鮮明,省內知名,業內認可、大家愛來”的要求,打造集陶瓷研發生產、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等功能爲一體的陶瓷特色小鎮。

平川區陶瓷產業歷史悠久,陶瓷文化積澱深厚,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境內就開始燒製彩陶。宋夏以來,陶土資源豐富的磁窯溝成爲重要的陶瓷產地,窯火延續千年。到了上世紀90年代,原靖遠陶瓷廠成爲西北地區最大的陶瓷生產企業,奠定了平川區西北陶瓷重鎮的地位。

平川陶瓷小鎮核心區就位於白銀隴燁陶瓷有限公司廠區。該公司成立於2005年8月,其前身就是靖遠陶瓷廠,公司佔地面積13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累計固定資產8000餘萬元,有較爲先進的生產窯爐3條,設備100多臺(套),試驗儀器50多臺(套)。

平川區陶瓷特色小鎮項目以白銀隴燁陶瓷有限公司廠區爲依託向周邊輻射,計劃佔地約1800畝。項目分近中遠三期建設。其中:核心區主要規劃建設陳列館、博物館、創客中心、工業遺址博物館、生產基地、老窯(饅頭窯)遺址、大匠坊、院士工作站、非遺傳承基地、陶吧、煙囪遺址、咖啡廳等12個分項目。

其中,陶瓷小鎮陳列館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設計遵循“突出產品審美內涵與特性功能”這一主題,新穎時尚,古樸大方,錯落有致,展示白銀隴燁綜合實力,弘揚平川陶瓷文化和品牌。陳列館按展品系列分爲七個展區。其中天目釉系列展區: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數萬次的試驗,利用當地優質的材料,特殊的配釉、燒成工藝,使深藏在歷史深處的名貴油滴釉種再現光芒。

陶瓷小鎮大匠坊佔地面積700多平方米,始終堅持以“傳承文明,開發精品”爲目標和己任,充分發掘平川悠久的陶瓷文化,發揮資源優勢,利用本地原料,不斷創新銳意進取,碩果累累,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大匠坊現有外聘技術人員5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名,專業技術人員30人。

平川陶瓷小鎮陶瓷博物館,位於核心區東南處,是集陳列、研究、展覽和學術交流於於一體的地方陶瓷博物館。建築面積426平方米。博物館共展出平川地域內出土、生產的不同歷史時期代表性陶器、瓷器共一百餘件,分上古陶風、絲路瓷韻、新城瓷輝三個部分,全面展示平川陶瓷文化歷史脈絡,使得這一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發展。

陶瓷院士工作站,是白銀市的第15個院士工作站,也是平川區成立的第2個院士工作站。工作站聘請清華大學潘偉教授爲駐站院士。陶瓷院士工作站採取政府推動、院士參與、企業管理、市場運作的建站模式。以隴燁公司研發團隊爲技術核心,聯合攻克本地陶瓷產業關鍵、共性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小鎮標誌性建築――窯爐大煙囪,是全國各大名窯中少數保存至今的磚砌煙囪之一。兩座煙囪始建於1970年,整體呈圓柱體,上細下粗,總高度爲55.9米,其中:地面高度50米,地下5.9米。現作爲工業遺址保存下來,成爲一座永久的豐碑,記載着陶瓷廠的光輝歷程。

近兩年,國家對特色小鎮建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全國上下掀起一片建設熱潮,很多地區特色小鎮相繼出現併成爲地方發展、傳承文化和推進城鄉統籌的重要內容,西開小鎮網緊跟國家政策,打造特色小鎮科技創業平臺,歡迎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