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8月-11月,碧桂園集團遼寧區域全程協助參與了“閃亮書包”照亮孩子的人生路公益行動,這一活動由瀋陽日報報業集團瀋陽網公益工作室,聯合瀋陽市慈善總會、瀋陽市志願者聯合會共同主辦。志願者們還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們改變現狀,組織“美好童年 讓愛陪伴”公益教育論壇,邀請學者、專家探討如何構建留守兒童長效關愛體系。

據國家民政部統計,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其中有96%的農村留守兒童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

對這些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在哪?”“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往往是一提及就會讓他們潸然淚下的話題。

2018年8月-11月,碧桂園集團遼寧區域全程協助參與了“閃亮書包”照亮孩子的人生路公益行動,這一活動由瀋陽日報報業集團瀋陽網公益工作室,聯合瀋陽市慈善總會、瀋陽市志願者聯合會共同主辦。

這次公益行動對瀋陽近千名留守兒童進行慰問幫扶,並引起了百萬網友對於“留守兒童”的廣泛關注。

頒獎儀式

01

見到陌生人

孩子第一時間選擇“迴避”

在志願者的視角里,孩子們看到書包、玩具等禮品應該會興高采烈,但是,10歲的男孩小碩看到志願者,急忙跑進了豬圈;9歲的小妤第一反應是躲進屋子,任奶奶如何招呼也不願出來。

他們把自己蜷縮起來,怕陌生人窺探到自己心裏的祕密。

因爲從小害羞,在村裏沒有接觸過太多外面的世界,小碩面對陌生人很膽怯,一聊天就會哭。9歲的小妤先天右手殘疾,剛出生就被母親拋棄,她用左手寫字、穿衣,幫爺爺奶奶餵豬,接到新書包,她的第一反應是把右手藏起來。

02

暖心走近

讓孩子們敞開心扉

送給孩子的書包是花了心思的,每個書包都有“反光條”,在馬路可以有安全警示作用。藉着送書包、陪孩子玩的機會,志願者們小心翼翼試探,逐漸獲得了孩子們的信任,他們也向志願者們敞開心扉。

11歲的小寧一年最多隻能見爸爸兩次,媽媽在生下她後便離家出走。學會寫字後,小寧用鉛筆在牆上歪歪扭扭地寫下了好幾遍“媽媽”,她說:“我想媽媽。”然而,她最害怕的作文題目就是《我的父母》,因爲不知道怎麼寫。

10歲的小赫家裏只有奶奶和妹妹,爸爸媽媽去了很遠的日本,3年沒有音訊。煮飯、洗衣、照顧妹妹、下地幹活,她是家裏的頂樑柱,和奶奶、妹妹相互依靠,一個讓人心疼的小家,偶爾也有簡單的快樂。

03

“閃亮書包”

公益之路執着前行

“閃亮書包”行動開始前,工作小組組織了280餘名駐村幹部,實地走訪調研,摸排出瀋陽留守兒童的相對準確數字。

基於孩子們的基本情況,志願者們多次走訪,實地探訪了83個孩子的家庭,送出1000多個書包。同時,碧桂園還邀請孩子們到瀋陽市內交流,在碧桂園酒店,孩子們一起看機器人踢球,一起玩樂高玩具,一起在黑板上畫畫。

志願者們還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們改變現狀,組織“美好童年 讓愛陪伴”公益教育論壇,邀請學者、專家探討如何構建留守兒童長效關愛體系。

在行動後期,引入更多企業助力“閃亮書包”行動,另外,建立了小候鳥公益活動官方網站。在多方媒體的關注和報道下,“留守兒童”問題獲得百萬人次關注。

前不久,“閃亮書包——照亮孩子的人生路”公益活動,榮獲由中央網信辦指導,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與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主辦的2018“因愛同行”網絡公益年度項目獎。

獲獎不是目的,我們仍在持續關注:據民政部最新統計,與2016年首次摸底排查的數據902萬人相比,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下降了22.7%。但這一社會問題仍然存在,社會各界還要作出更多努力。碧桂園人還會繼續執着公益之路,一直努力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