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開始,民企碧桂園集團將扶貧列爲主業之一,並且以非公黨建引領扶貧的獨特做法,組建超過150人的專職扶貧隊伍,帶動上千名員工跨全國9省14縣開展扶貧工作,探索推進“4+X”扶貧模式,打造了一個民企精準扶貧創新樣本。3月6日,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發半版報道《走黨建引領扶貧、產業與扶貧深度融合的路子——碧桂園探索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實踐》,介紹民企碧桂園集團以非公黨建引領扶貧的獨特做法,以下爲報道摘錄。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歷史交匯期。民營企業則是脫貧攻堅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3月6日,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發半版報道《走黨建引領扶貧、產業與扶貧深度融合的路子——碧桂園探索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實踐》,介紹民企碧桂園集團以非公黨建引領扶貧的獨特做法,以下爲報道摘錄。

《學習時報》

2018年開始,民企碧桂園集團將扶貧列爲主業之一,並且以非公黨建引領扶貧的獨特做法,組建超過150人的專職扶貧隊伍,帶動上千名員工跨全國9省14縣開展扶貧工作,探索推進“4+X”扶貧模式,打造了一個民企精準扶貧創新樣本。

將黨支部建在扶貧項目上

“抓好黨建促扶貧”是扶貧工作重要舉措。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突出發揮農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如何將非公黨建結合扶貧,通過組織力量推進脫貧攻堅事業?不僅是基層黨委政府的重要任務,也是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戰的探索方向。

“堅持將支部建在扶貧項目上,扶貧推進到哪裏,支部就建到哪裏。”碧桂園從2018年5月20日啓動全國9省14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行動以後,在每個幫扶縣都建立一線扶貧黨支部。

廣東英德連樟村

廣東英德連樟村中心村操場,原先是甜塘組好幾戶的雜物房、豬圈、荒地。2017年10月,碧桂園派出駐村扶貧團隊到連樟村進行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甜塘組小組長、老黨員陸志堅帶頭無償拆除自家的10多間雜物房和豬雞舍。陸志堅的“義舉”也打動了連樟村17個村民小組,從村民意見不一致,到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的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有序推進,到發展麻竹筍山和高標準農田產業等,連樟村抓住了企業幫扶帶來的發展機遇。

“腳下有泥,心中才有底。”“老村長”作爲本村人,普遍被村民認可,入戶和溝通“零障礙”,貧困戶們對“老村長”的工作也表示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碧桂園在各級黨委政府指導下,在14個幫扶縣尋找了140位德高望重、具有帶領村民發家致富能力的“老村長”。

截至2019年2月,各縣“老村長”共組織開展入戶宣講關懷活動537次,“老村長接待日”72場次,脫貧勵志報告會31場次。

廣東英德河頭村“老村長”許志輝在桑芽菜基地勞作

同時,依託黨建深入挖掘農村“紅色、綠色、古色、特色”等豐富資源,碧桂園還創新“黨建+產業扶貧”模式,截至2019年2月中旬,已開發18條扶貧旅遊線路,共有500人次參加旅遊專線活動,帶動周邊約1000戶貧困戶,讓貧困戶喫上“旅遊飯”。

“兩個結合”幫扶貧困村產業造血

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碧桂園在2018年5月成立了現代農業公司,將科技與農業高度融合。從廣東扶貧出發,到幫扶全國9省14縣,碧桂園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事業上更注重探索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之路。

企業扶貧有市場經濟的敏感度和特殊優勢,結合自身的優勢產業和當地優勢產業開展產業扶貧,可實現精準扶貧的可持續性。碧桂園立足貧困地區實際,提出了涵蓋黨建扶貧扶志、產業扶貧扶富、教育扶貧扶智、就業扶貧扶技及其他創新舉措在內的“4+X”扶貧模式。

碧桂園產業扶貧項目——廣西田東村苗木扶貧

據瞭解,碧桂園在12個幫扶縣推廣苗木種植產業,推出“合作社+公司+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輻射帶動當地羣衆增收致富,已落地近2000畝苗木基地,通過土地租金和用工累計幫扶近5000人。

同時,碧桂園在江西興國扶持竹鼠項目,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幫助貧困戶開展竹鼠養殖;在陝西耀州,與當地專業合作社簽訂山核桃手工藝品採購協議,帶動鄉村車間手工藝產業發展;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成立食品加工扶貧車間,可吸納120名員工就業,員工年收入達2-4萬元,全線運營後年銷售額預計1200萬元……

碧鄉產品

通過自有扶貧品牌“碧鄉”電商、碧鄉扶貧專櫃、慈善展會、社區展銷、公司食堂、工會福利等途徑,碧桂園將英紅九號、麻竹筍、秦嶺菌菇、東鄉羊等優質農產品,從田間引向市場,實現城鄉資源的良性互動。目前累計銷售扶貧產品近2000萬元,惠及貧困人口近40000人。

據介紹,碧桂園有農業、機器人、教育、物業、酒店等傳統業務和新業務,將在14個幫扶縣結合這些業務的需求進行幫扶。2018年8月,碧桂園首個綠色建築產業基地落地江西興國,打造綠建產業高地;此外,碧桂園下屬現代農業公司,已在廣東英德、江西興國、陝西耀州和藍田落地了無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項目、貝貝南瓜等項目。

做活培訓促進農民多渠道就業

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

碧桂園以農村需要、市場需求及實現就業爲導向,結合當地羣衆意願,爲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實現培訓、就業一站式服務。比如在廣西百色田東、田陽的各鎮設點開展育嬰師、電工、養老家政等精準扶貧技能培訓就業班。

鋁模產業工人培訓班

截至2018年底,碧桂園面向全社會進行的鋁模產業工人、維修電工、家政月嫂、會計電商等多種技能工種培訓,已培訓貧困勞動力40000多人,其中有意願上崗的全部實現就業。

爲了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轉移就業和增收,碧桂園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與團中央合作,計劃到2020年共培養10000名返鄉紮根創業青年。

在深度貧困的甘肅東鄉,碧桂園幫扶東鄉族女碩士馬娟返鄉帶動當地婦女發展油餜餜特色食品生產,幫助帶領東鄉巧手繡娘創業的馬蕭蕭打開刺繡品銷路。

甘肅東鄉花餜餜和當地返鄉創業青年

通過扶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鄉村企業,支持企業在鄉村興辦生產車間、就業基地,碧桂園致力於打造“老村長”以外的另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目前,碧桂園已惠及上千名鄉村就創業青年,通過建工廠、產銷對接、品牌打造等方式支持超700人。其中,深入聯繫超過100名返鄉紮根創業青年,以資金投資、貸款擔保、創業培訓、品牌打造、銷售渠道對接等多種形式開展綜合性幫扶,將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