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後,依然還是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即衛健局的下屬事業單位。

2017年頒佈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明確提出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取消編制使用,只保留事業單位屬性。隨後在陝西等省開展試點,推行公立醫院改革。公立醫院取消編制使用後,增強了專業技術人員的流動,提高了競爭力,使專業能力與收入水平直接掛鉤,體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

取消了編制使用,並不意味着公立醫院就成了企業,脫離了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首先,公立醫院的薪酬改革方案,需要人事、財政、衛生主管部門配合醫院進行規劃設置,以及執行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和調節等。如何在工資收入中,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充分發揮醫療體制改革的保障作用,對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的保障力度不減,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持續得到解決,都需要衛生行政部門深度介入,發揮監督和管理職能。

公立醫院改革取消編制,自主經營,也要受衛生行政部門監督管理

其次,公立醫院深入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實行醫、藥分開,執行分級診療,降低醫療費用成本等,同樣需要衛生行政部門監管。

第三,衛生行政部門還要負責監督指導業務培訓學習提高,管理崗位任命,專業技術崗位選聘,職稱評定等具體工作,負責事中事後監管和年度考覈工作,確保機構運行順暢,崗位設置合理,職能發揮穩定。

第四,衛生行政部門還要負責項目投資、建設工作監管,持續加大國家對醫療行業領域內的投資建設,爲改善醫療環境加大基礎建設力度。同時,還要和國資委一道負責國有資產的投入、使用、管理等,避免國家資產流失。

公立醫院改革取消編制,自主經營,也要受衛生行政部門監督管理

公立醫院雖然取消了編制使用,還保留了事業單位屬性,依然是衛生行政部門的下屬事業單位,依然要受其管理、監督,按事業單位管理條例和法律法規規定運轉。

真寧腔調,貼心提示:

文章看點:1、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取消編制,保留事業單位屬性,依然是事業單位一員,受衛生行政部門管理和監督;

2、衛生行政部門依然要在公立醫院運行過程中發揮事中事後監管等職能作用;

3、衛生行政部門要對公立醫院薪酬改革、資產管理、人員使用、考覈考評、業務指導、體制改革、技術培訓等方面,發揮職能作用。

公立醫院改革取消編制,自主經營,也要受衛生行政部門監督管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