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四種方法是用化學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漿破壞在沒有圖案的地方,點一小滴硝酸,立刻會看到硝酸與銀幣中的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土黃色的硝酸銀等其它金屬的化合沉澱物。辨認包漿是識別銀圓的有效方法。

方法

一、銀質辨僞。辨別銀圓的真假,首先從辨識銀質的真假說起。銀原子序數47,元素符號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銀光澤柔和,潤白色。銀的成色越高其澤度越白,真銀圓清洗後雪白照人。銀圓硬度低,兩塊銀圓相疊摩擦,有油潤感,聽不到金屬磕碰聲音(外國銀幣或凸凹不平的銀幣除外)。假銀圓或鋼鐵做胚、或銅鉛做胚、或鋁錫做胚,或金屬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無光澤。假銀圓用火燒後便“醜態”百出,有斷裂的、變形的、散化的,真銀圓火燒不變形、不變音,清洗後雪白有亮光。假銀圓清洗後泛黃、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別銀質是收藏銀圓的前提。 [7]

怎麼鑑別銀元的真假

二、聽音辨僞。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對卡銀圓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銀圓中部,用另一枚銀圓撞擊,聲音清韻柔和的是真銀圓。聲音尖高的是鋼鐵做胚假幣,聲音嘶啞的是銅錫合金做胚假幣,聲音沉悶的是“銀包銅夾餡”假幣,無聲的是金屬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幣。過去傳統的鑑定銀圓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掐住銀圓中心,用力猛吹,能聽到輕微韻音的是真銀圓,無韻音的是假銀圓。這種方法一是要聽力好,二是切忌手指與銀圓接觸面過大,三是要猛吹快聽。聽音辨僞是識別銀圓的基礎。

三、包漿辨僞。傳世銀圓表面有一層氧化銀,就是人們常說的包漿。包漿主要有淺黑色、淺灰色、淺橙色和粟殼色。用鞋油擦塗和蠟火燒烤出來的包漿呈重黑色,一眼便識。辨認包漿是識別銀圓的有效方法。

四、鏽色辨僞。銀圓停止流通後,存放不當會生鏽。傳世銀圓鏽層很薄,呈墨綠色。出土銀圓一般鏽層較厚,局部鏽層凸起。兩枚銀圓鏽在一起,磕開後,表面有分佈不勻的白色亮點,迎光而視閃閃發光,俗稱“泛銀”,泛銀現象是無法作僞的。陪葬出土銀圓多數泛醬紅色,局部有綠色鏽斑。水坑銀圓通體泛綠鏽。真銀圓的鏽色是歷史的烙印,很難去掉,用鹼水沸煮而不退。假銀圓人工做作的鏽呈淡綠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針紮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鹼水沸煮半小時便鏽色全無。假銀圓的鏽用鼻子聞有腥味,用舌頭舔有酸味。鏽色辨僞是識別銀圓的關鍵。 五、邊齒辯僞。真幣邊齒平整,大小一致,齒深深淺一致;假幣邊齒則不工整,深淺不一,邊齒歪歪扭扭。

六、重量辯僞。真幣重量標準應在26.86克,但是經過百年流通產生磨損也應達到26.5克,但袁大頭一般在26.5~26.6克。一些粗製假幣材與非銀質往往會低於26.5克很多。

由於“袁大頭”逐漸得到收藏市場的認可,因此不乏衆多造假者爲追逐利益僞造或仿造“袁大頭”,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爲了“袁大頭”而稀裏糊塗成了“冤大頭”。原中國錢幣博物館副館長、中國錢幣學會副祕書長姚朔民爲我們提供了一些鑑別“袁大頭”真僞的技巧:

第一種方法是“敲”

怎麼鑑別銀元的真假

拿兩塊銀幣,用雙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銀幣的中心,慢慢靠攏,當兩枚銀幣重合大約四分之一的位置時,使得兩枚銀幣輕輕地磕彼此的邊緣,真幣發出的聲音清脆,僞幣聲音聽來發木。

第二種方法是“吹”

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住銀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銀元的豎邊,迅速放到耳朵邊聽,真的成色好的銀幣尾音悠長而清亮,而其他金屬或非純銀的不會有這樣的尾音,比如市場常見的灌鉛銀幣幾乎不響,因爲鉛比較重比較軟,不容易震動發音。僞造者大多借用電腦製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子,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僞。

第三種方法是“稱”

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6.5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僞幣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導致超重,且顏色灰暗。但從解放前到近年來都有用真銀仿製的銀幣,有些比真幣的工藝都好。

第四種方法是用化學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漿破壞在沒有圖案的地方,點一小滴硝酸,立刻會看到硝酸與銀幣中的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土黃色的硝酸銀等其它金屬的化合沉澱物。然後用布類的軟性材料擦去化學反應沉澱物,你仍然會看到銀白色的表面,這種實驗不會傷害銀幣的整體結構,簡單易行。因爲金屬幣的金屬成分的構成不純,其化學反應物的顏色變化也較大,如果是假幣,可通過化學反應物的顏色,來判斷出銀幣的真僞。例如:

1,銅胎鍍銀 幣的微米鍍銀層很快的會和硝酸進行化學反應,然後,再與銅基材料繼續進行化學反應,最終的化學反應完成後,會呈現出淺綠色的硝酸銀與硝酸銅等金屬的混合沉澱物。擦淨化學反應後的部位顏色,其不再是銀白色,而是淺黃色的銅基材質。

2,合金材料銀幣 不含銀的合金材料假銀幣,用硝酸化學分析後,其沉澱物的顏色爲渾濁的白灰色物質。

3,如果用錫與鉛材料製造的假銀幣,其硝酸錫和硝酸鉛等金屬的化學反應物爲白灰色的沉澱物質。

通過化學反應物的顏色,就能夠判別出銀幣的真假。其他材料的假銀幣可用上述的三種方法進行驗證。

妙招

怎麼鑑別銀元的真假

聽聲音

就是利用銀元相互撞擊發出的聲音來辨別。用一個指尖向上輕輕頂住銀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銀元撞擊這枚銀元的邊緣部位,發出的聲音輕脆,柔和,是真銀元。如聲音發尖而高,帶有銅聲,是含銅很多的低成分假銀元。如聲音低而嘶啞,周邊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補的假銀元。一般假銀元的聲音多半尖短而低悶。看外形

看外形結構,注意觀察銀元的顏色、花紋、圖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無經過酸洗、銼邊、包皮、挖補的痕跡及是否私版銀元等不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假銀元的直徑比真銀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體積的假銀元與真銀元比較一下,即可辨出真僞。

驗邊齒

由於真銀元是機制版?其邊齒細緻勻稱,規整劃一;假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頭"邊齒的兩條粗齒裏有一條細齒?而假"袁大頭"的細齒則模糊不清。

稱重量

銀元的標準重量應是26.8克,成色89.1%。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後,重量也應達到25.8克。凡是重量低於25克、含銀量低於80%,不是當時的官造,洗版、銼邊、包皮、挖補銀元,就是假幣。

酸檢驗

在銀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發現銀元冒綠泡或變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銀元。而銅芯銀元只要是一觸及硝酸,便會失去光澤。如是鍍銀,鍍銀表層很容易脫落,且脫落部分極易生鏽。

總之,要多學習通過形制、包漿、字體、鏽色來判斷銀幣的真假,以及識別銀幣的版別。敲擊、酸檢驗等方法儘量少用。另外千萬不要用牙齒去咬銀幣,否則會破壞品相。具體鑑定方法

(一)驗重量,量尺寸(直徑和厚度):一元銀元和原來七錢二分龍洋,重量標準一般爲26.6克,流通磨損也應不少於25.5克,反之就要打問號;

(二)聽聲音:真幣輕輕碰擊,就會發出純真、婉轉動聽的聲音,反之其聲音或尖高,或尖銳短促,或純音或低啞。

(三)辯成色:民間有“銀子發白眼睛發黑”之說,就是說真幣越擦越白,晶瑩鋥亮,表裏一致,反之一擦就發黑,或灰白,或鍍銀所作,有一種浮躁感。

(四)看紋飾:真幣是鋼模具由機器衝壓而成,字圖案清新,流暢自然,龍鱗細緻入微,人像眉毛鬍子、雙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圖案模糊不清,拖泥帶水而不平整。

(五)察邊窗:真幣經過流通,邊齒雖有些磨損,但齒距整體劃一;自然流暢圓潤,反之邊齒生硬,不太整齊,長短不一,有淺深之感。

(六)識包漿:銀元在流通或貯藏過程中表面會留下一種特質,叫包漿,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歷史陳跡的美觀、反之仿幣往往用煙烤或黑鞋油,黑泥等塗抹,看起來不自然,還有異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幣面:真幣緊密平整,無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顯得粗糙,在放大鏡下幣面有凸起的細粒狀。總之,我國銀元收藏投資,增值空間較大,它既有收藏價值,又有歷史研究價值,但在收藏銀元的過程中,千萬要提高警惕,因爲當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勝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銀元收藏領域的朋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增強辨別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我們就不會上當受騙。同時也就會收藏到真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