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21日),碧桂园发布了2018上半年业绩报告,各项成绩十分亮眼,更值得关注的是,创始人杨国强随后发布了《行稳致远——杨国强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对于近两个月的安全事故也作出正面回应和检讨。

那么,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财报和这封公开信,看看被负面新闻缠身的碧桂园,还值得信任吗?

一、 用数据说话

1、盈利能力提升

据碧桂园财报披露,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额人民币(下同)4124.9亿元,同比增长42.8%,完成去年全年销售额的74.9%,也就是说,碧桂园2018年6个月就完成了2017年9个月才能完成的销售业绩。

除了销售金额,销售面积的增长同样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3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1%。

如果是单纯的销售额上涨,我们还可以把原因归结为房价的上升,但销售面积的增幅才真正说明了地产行业体量的增长,这与碧桂园全线布局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不管是一二线大城市,还是三四五线小城市,碧桂园大小通吃,只要能盖房子的地方,都可以去开发。也正是在三四线城市的成功布局,让碧桂园全面覆盖,迅速成长。

碧桂园商业模式——聚焦三四线,巩固一二线

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也写道:“我体会到城镇化为中国经济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明白消费升级大潮下,广大县镇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渴望。我国幅员辽阔,广大城镇市场大有可为。”

碧桂园项目覆盖面

对于上市公司,与销售额相比,利润是我们更重视的数字。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营业收入1318.9亿元,同比增长69.7%,毛利润349.7亿元,净利润163.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4.6%、94.9%。此外,本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80.2%,利润的增长幅度远超销售额。

2、财务稳健,资金结构相对安全

作为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和负债风险是非常大的,但数据显示,碧桂园在负债率方面一直比较警惕。截至2018年6月30日,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为59.0%,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81%。碧桂园净借贷比率长期处于行业偏低水平,这已经是连续11年保持低于70%的水平了。而据亿翰智库数据,2017年,上市房企整体平均净负债率达到76.61%。

实现现金流为正离不开强劲的销售回款。业绩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销售楼款现金回笼约3360.2亿元,同比增长52.4%;可动用现金余额约2099.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另有约2813.9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营运资本充裕。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碧桂园的净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财务水平还是比较稳健的,在快速扩大规模的同时,也严格把控了财务底线。

碧桂园较强的基本面和稳健的财务状况也获得了全球顶级评级机构的认可。今年3月,国际三大权威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将碧桂园企业信用评级由BB上调至BB+,展望稳定。

二、科技与未来

在碧桂园的半年报中,除了房地产业绩,扶贫助农,科技创新的成果也让我们看到了其未来更大的潜力。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致投资者的信中说到自己贫苦的过去,如今是他回报的机会,而他也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在农业科研方面,联手袁隆平助力乡村振兴,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作为房地产主业的战略补充,碧桂园正积极与主要金融机构合作,发展长租业务,并打造科技小镇。

如果说上面都是常规操作,那么碧桂园作为房地产企业进军机器人领域,大概是许多人想不到的。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提出了其机器人业务发展规划,即将机器人作为核心技术,围绕整个机器人核心技术产业进行扩展,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进行研发。

机器人在集团的现有业务中有多种应用场景,比如建筑机器人、装修机器人或将可用于集团房地产项目,相信机器人业务能够和集团现有业务联动发展、协同促进。

三、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放慢发展,全面升级

看完了年报,投资者最关心的盈利问题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所有人都心系的安全问题。

近两个月,碧桂园建筑工地发生多起安全事故。

此后,碧桂园宣布全国停工整改,并于8月3日,召开全国发布会,因安全事故向公众致歉,表示碧桂园管理不到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的确,一味地追求快速扩张,管理的实力没有跟上发展的野心,就无法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而这一次,又是人命重于泰山的安全问题,着实给碧桂园敲响了警钟,是时候该反思和调整了。

在碧桂园因为安全问题屡遭诟病后,杨国强在《行稳致远——杨国强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也对近期事件做出了回应:“对过去两个月内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们检讨是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并表示,碧桂园正在重新审视公司的管理系统,为了立基百年,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追根朔源地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针对安全问题,他具体提出了七点解决措施:

1、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杨国强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

2、严选施工合作方

3、加强对合作方的管理,

4、强化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

5、引入第三方机构介入监控工程安全和质量,接受业主和媒体监督

6、完善恶劣天气之下的安全风险管控方案

7、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来,碧桂园自主研发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目前已申请365项专利(SSGF理念:Safe & Share,安全共享;Sci-tech,科技创新;Green,绿色可持续;Fine & Fast,优质高效)。SSGF体系更安全、高质量且益环保。碧桂园目前正在超过400个项目试点推广创新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成熟后将于更大范围内使用。SSGF体系将有效提高项目的安全性。

任何公司、任何项目都有出问题的可能,关键在于如何妥善解决问题。在这次危机面前,杨国强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坚决推进安全问题整改,是对投资者、客户乃至整个社会的诚意交代。

看完碧桂园上半年的财报,在其强劲的势头之下是主动放慢脚步、稳扎稳打的踏实态度。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更好的把控发展节奏、巩固发展成果、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是企业和民众都愿意看到的未来。

正如杨国强所说,行稳才能致远,希望碧桂园能够不负众望,真正做到“提质控速”,毕竟,质量才是硬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