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三個人原本是袁世凱的心腹,舉國紛紛聲討袁世凱的時候,這三個人見大勢已去,紛紛倒戈,投入了反袁陣營,在皖、川、湘三省先後宣佈獨立,“二陳湯”使得袁世凱衆叛親離,陷入的絕望的深淵,最終成了“送命湯”。袁世凱去世不久,京城有一家藥店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起病六君子”,下聯爲:“送命二陳湯”,巧妙地把氣死袁世凱的人名嵌入聯中,一時間在北京城傳爲佳話。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這副對聯和袁世凱有什麼關係?

​“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公元1916年),袁世凱當了八十三天皇帝后,在一片討袁聲音中,於當年3月22日被迫宣佈退位,隨即憂憤成疾,6月6日一命呼嗚,享年五十七歲。

袁世凱去世不久,京城有一家藥店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起病六君子”,下聯爲:“送命二陳湯”,巧妙地把氣死袁世凱的人名嵌入聯中,一時間在北京城傳爲佳話。

“六君子湯”是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這六味中草藥煎制而成的湯藥,見於《醫學正傳》,具有益氣健脾,祛溼化痰的功效。

“二陳湯”是由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等草藥煎制而成的湯藥,主治溼痰症,有燥溼化痰,理氣和中的功效。

關於袁世凱之死,一般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氣死的。

《袁氏盜國記》記載:“盜國殃民,喪權亂法,在中國爲第一元兇,在人類爲特別禍首,其致死固宜,益以年老神昏、兵之將變。人心怨懟、體面無存,袁氏人非木石,顧後思前,能不自疚?此即袁氏病死之真因也!”

一種說法認爲袁世凱是死於尿毒症。

《袁世凱全傳》記載:袁世凱“相傳爲尿毒症,因中西藥雜進,以致不起。”《張謇評傳》中也提到:“袁世凱患尿毒症,攝護腺腫脹。”

其實,袁世凱之死和上面說的那十幾味中草藥沒半點關係。

藥店對聯裏提到的“六君子”和“二陳湯”,指的也不是中草藥。

“六君子”實際上指的是“籌安會六君子”——即楊度、孫毓筠、嚴復、李燮和、胡瑛、劉師培。

事實上,擁護袁世凱稱帝遠不止這六人,還有十三太保一說,即袁乃寬、梁士詒、楊杏城、段芝貴、朱啓鈐、阮忠樞、張鎮芳、夏壽田、顧鰲、朱家寶、周自齊、曹汝霖等十三人。

“二陳湯”指的是陳樹藩、陳宦、湯薌銘。

這三個人原本是袁世凱的心腹,舉國紛紛聲討袁世凱的時候,這三個人見大勢已去,紛紛倒戈,投入了反袁陣營,在皖、川、湘三省先後宣佈獨立,“二陳湯”使得袁世凱衆叛親離,陷入的絕望的深淵,最終成了“送命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