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社會動盪,崇禎年間,天下十年大旱,讓整個明朝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作亂西北,東北又有滿清虎視眈眈。可以說崇禎皇帝登基之後,即使是消滅了魏忠賢等閹黨,但是面對根子裏已經爛掉的大明王朝,他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辦法把明朝從滅國的邊緣拉回來。

那時候明朝軍隊兩線作戰,雖然農民起義軍的戰鬥力不強,但是他們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始終禍亂明朝西北邊疆地區。再加上晉商給滿清的物資援助,明朝已經危在旦夕。一開始袁崇煥代替孫承宗鎮守遼東,吹牛說是五年之內收復遼東,但是他一個文官上任之後,卻先把毛文龍給殺了。毛文龍的手下自然不肯投降袁崇煥,最終投靠了滿清。後來關寧錦之戰的時候,防守大淩河堡的的祖大壽,最後也是迫不得已投降了滿清。

祖大壽本來是明朝末年一位重要的武將,他性格剛猛,勇敢耿直,多次率領麾下關寧鐵騎和滿清八旗血戰。也是滿清人非常佩服的一位明朝將領。1631年的時候,祖大壽接到軍令,讓他帶領部隊來大淩河修建堡壘。因爲當時在關外的明軍根本打不過滿清騎兵,所以在孫承宗擔任薊遼總督的時候,就認爲只有修建各種軍事要塞,把戰線穩步向前推進,這樣子纔有可能收復遼東。於是在孫承宗之後的所有薊遼總督都按照孫承宗的方法,不斷的修建堡壘,向前推進。

大淩河位於明軍和滿清的重要交界的地方。這裏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如果滿清想要進攻明朝的寧錦防線,就要度過大淩河,但是這會兒修建了一個堡壘之後,滿清人,想要度過大淩河,就不是非常容易的了。因此在祖大壽帶領軍隊修建堡壘的時候,皇太極也派出部隊騷擾他們。

其實祖大壽知道他們想要在這裏修建堡壘,皇太極一定會派出部隊來騷擾他們,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皇太極會親自率領大軍來進攻。因此在他們修建大淩河堡壘纔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他們就碰到了滿清的主力部隊。當時整個要塞才修建了不到半個月,連城牆都沒有完全修建好,此時卻碰到了滿清主力軍隊進攻。

祖大壽率領自己麾下部隊堅守城池,同時向周圍的軍事要塞請求支援。在收到求援信之後,松山要塞也派出部隊,但是在野戰的時候,明朝軍隊根本打不過滿清部隊,因此援軍很快就被擊退。最後沒有辦法的時候,祖大壽開始城市組織幾次突圍行動,不過都被圍城的清軍擊退。

祖大壽知道沒有辦法突圍,就只能等待援軍到來。皇太極的部隊雖然野外戰鬥力非常強,但是想要讓他們攻下一座城池還是非常難的?所以圍城十天,即使是一座城牆都沒有完全建好的城池,他們都沒有攻下來。最後皇太極不得不開始勸降祖大壽。但是祖大壽都沒有打理過皇太極一次。皇太極一看不是辦法,就只好再想其他的主意。有一次皇太極假扮明軍增援部隊,把祖大壽騙出了城。一下子祖大壽損失慘重,從此之後就徹底龜縮在城池裏面,不再出來。

後來皇太極見自己軟硬兼施都不能夠拿下這座城池,於是他就乾脆也圍着這座城等城裏面糧草耗盡爲止。其實此時遼東總督孫承宗已經組織過好幾次救援了,但是都被清軍打退了。漸漸的祖大壽部隊裏面的糧草被耗光了,始終沒有見過增援部隊,於是就開始宰殺馬匹。可是馬很快也喫完了,實在沒有辦法,就只能去喫兩腳羊。最後連這個都沒得喫了,最終還是投降了皇太極。

皇太極在知道祖大壽投降之後,還是非常高興的,他下令擺下宴席款待祖大壽。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祖大壽其實是詐降。祖大壽在得到皇太極信任之後,欺騙皇太極說,他可以回去幫助皇太極在寧錦城裏面做內應,到時候皇太極進攻寧錦城,他就可以打開城門讓皇太極的部隊進城。

皇太極聽後信以爲真,就把祖大壽放了回去。但是他沒想到的是,祖大壽在回到明軍之後,立即開始加強寧錦城的防禦措施。後來皇太極帶領部隊來到寧錦城下,看到祖大壽站在寧錦城頭上就知道自己被騙了。但是滿清還不足以打下寧錦城,死傷不少,氣的皇太極破口大罵,最終皇太極還是決定退兵回盛京。

不過最後祖大壽還是投降了滿清。其實在明朝末年,有許多將領和祖大壽一樣有着一顆報國之心,只是可惜明朝已經徹底了腐爛了,軍隊戰鬥力低,武器裝備劣質,就連明朝三大營的神機營也只不過是一個擺設。這樣的王朝,如果最後還能夠不覆滅,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