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萌芽开始,到停止生长,每生长一根1米长的枝条,需要消耗多少营养,就是果农的多少血汗和泪水!如果不懂得一根枝的生长规律及反应,不懂得一个芽体的生长习性及反应;更不懂得一手或一剪下去在各个不同的芽体上所产生的奥妙,不懂得手和剪子在各种枝条和不同芽体上的不同应用及反应,就会显得力不随心,茫然所失,得不偿失。

几十年如一日,我们的果农常年奋战在果园里,果树跟他们亲如父子、母女。他们也在不断的摸索、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生长习性和动态。他们春夏秋冬,每天用手、剪子和锯跟果树打交道,他们之中确实不乏产生出了一批批姣姣者。

大家都知道,科技来源于田园,集中于桌面,又回归田园。多好的技术和手法,都要通过果树和管理它们的果农检验。只要果树和管理果树的他们说这个技术和手法不错,那才能算是真正的好技术和好手法。

因为,他们知道自然界固定的规律和人为创造奇迹的典范。

比如,苹果树,它们一方面尊循着自然的规律,另一方在人为的操控下生存。它们和世间大多数有生命的植物一样,是在动态和静态中存在的;春则动,冬则静,这是大自然施于它们的本能。以后的事谁也无法预测,但人们至少在今天暂时无法改变它们的这个本能。它们的自然法则是从春动开始,在动态中不断的演变着自己的枝势,直至冬静。

人们是应该遵循它们的这种自然法则的。但是,它们在一切有生命的植物当中,和其它的一些植物一样,又肩负着另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造福人类,应成为人类口中的美果。

这是大自然施于它们的又一种特殊使命。就因为这种特殊的使命,才显示出了它们的金贵和存在的价值。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和人类成了亲密的伙伴,同时也成了对立的双方。

因为,大自然施于它们的特权是:生长旺盛,多枝多叶,顶端优势强,杆性易直立,迟生多产,果小质差。但,人类所需要的是让它们少枝优叶,早生独产,优质优果。所以,它们只能在通过人为的整形和修剪,在人为的操控下优生优长。因为,完全让它们回归自然,独生自长,人们就无法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

于是,就有了整形和修剪。

1.整形

整形是根据不同的树形及栽培密度和立地条件而定的。众所周知,从原来的乔化进化到矮化,又进化到双矮化。从原来的稀植园到中植园又到现在的密植园。从原来的大冠层形到小冠疏层形、开心形、主杆形等等。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但在品种上择优录先,劣淘优取,在种植和树形上也是紧追科技的步法和时代的需求,日新月异,实行肥水一体化,以达到全机械化或达到半机械化的作业模式。于是,就出现了适合于这种作业模式的种种树形。整,就是动手。形,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求为这些自由生长的果树所制定出的身架。整形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法把这些自由生长的没有约束的果树的枝条,通过拉枝、变向等手法摆布到自己所需要的位置,符和人们为它们所制定出的美观身架。比如,主杆形等等。

2.修剪

修剪,顾名思义,是用剪子和锯将一些为我非用的枝条剪掉和锯掉,是在整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完善。说白了,是在果树的动态和静态中人为的促控它们,让它们围绕着人们为它们所制定的身架而生长。它的枝和叶,一但超出这副身架,就成为衣不符身,有弊无利。

因为,树上的枝和芽依赖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和人们给于它们地下部所施的肥和水在不断的变化;而更多的势力是来自地下部所施的肥和水,它们会随着肥和水的多少迅速的演变着自身的势态。当然,不排除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虫害等,都会改变它们的势。

所以,人们为了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就不断的观察它们,不得不断的以促控的手法来调节它们的生长势,让它们按着我们给它预定好的身架发展。如果不加以人为的促控,一但它们的枝和叶超越了这副身架,有弊无利。

也就是说,无枝和叶不成树。但,并不是说枝叶越多越好,要适宜。太多也不行,太少也不行,要有一个适宜合理的布局。太多,它们会遮风挡光,树体荫蔽,内堂和基部很难成花,果小质差,不宜上色。太少,生长点少,光合差,树体弱,花秕果小,没有经济价值。

于是,就有了回缩、疏枝、一、二三芽四五六芽剪,有了扭枝、拿枝等手法。

强旺树,在冬剪中,采取的则是分势的手法,比如轻剪,少回,多刻芽等等。而在夏管中,采取的则是和势和分势的双重手法,比如疏除一些多余的、遮风挡光的无用枝,扭、拉一部分枝条,简缓它们的生长点,让它们从发育生长点转换到生育生殖点,形成花芽。对一些可去不可去、空大但影响光照的背上直立枝和局部长旺枝,可从基部一、二芽或四五芽(四五芽剪在剪口下芽后压两个芽)马蹄剪,二年生后部光秃枝,旺枝可戴活帽(可在前中后部芽后压剪控几个芽)剪,弱枝可戴死剪,可行形成中短枝组。无论萌芽率还是成枝,都比冬春剪高60%。

这就是整形和修剪的原理与目标。

来源 满树红 聂鼎铭

相关文章